孙锡良:宇宙的尽头是什么


  孩子突然问我:“爸爸,你知道宇宙的尽头是什么吗?”

  我也没多想,就直接回答:“没研究过这个问题,真不知道宇宙有没有尽头,更不知道宇宙的尽头还有什么。”

  她大笑:“你想多了,宇宙的尽头是编制,年轻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

  真是脑洞大开啊!这个急转弯转得过急,我是完全体会不到现在年轻人的冷暖,完全不知道她们面对社会时竟有这么艰难。

  近些年,北大清华的博士去中小学教书时常有听说,硕士生跑去社区应聘也屡见不鲜,博士去当村官的就更不是新闻了,甚至还有研究生去应聘带编制的环卫工。最近,有位朋友告诉我,他们学校招两个代课老师,两百多人报名竞争,图的是以后有机会转进体制内。某卷烟招聘带编新职工均为特别知名高校的博士和硕士,都跟卷烟无关。

  上周,我从教育类网站得知,今年下半年的教资考试报名人数是1140多万人,比去年的1000多万人又多出百分之十。这是个什么概念?已经超过了当年高考学生总数。假若这个趋势持续下去,那就意味着,每个升入大学的年轻人都想考教资。

  当然,并不是说每个拿到教师证的人都会去当老师,但至少说明现在的年轻人非常渴望挤进有编制的教师队伍,不是教师有多好,而是编制实在太香。

  到底发生什么了?

  年轻人拼命往体制内挤,他们集体求稳的原因又是什么?是不是集体性对不稳的恐惧?

  体制内无限吸引人,吸引点是

  体制外让人无限恐惧,对应的恐惧点是极端不稳

  “体制内”和“体制外”无形中构成了一对社会矛盾,似乎在全世界都找不到这么尖锐的同类国,西方国家更没有这个现象,这是为什么?

  “体制外”约等于“不稳定”,“不稳定”约等于“人生风险”,全民性直奔体制内,意味着全民性风险忧虑。

  媒体一直在讲,中华民族正处于数千年来最繁盛的时期,或者说是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从物质上看,这是准确的。不过,必须要问:发展,繁盛,历史最好,追求的到底是什么?是为了让人民活得更安逸快乐还是为了让人民活得更加焦虑恐惧?难道必须用全民性恐惧来换取辉煌?

  二十多年前,三十多年前,几千万人在历史大潮中被下岗,愿意不愿意都得愿意,没有哪一条法律支持你抵抗下岗。按照当时的说法,那是为了让市场经济换取更快更好的经济发展,然后让人民过上更加富裕和谐的幸福生活。

  物质发展了,繁荣出现了,这都是事实,不能否认。

  不过,真的更和谐了吗?人的精神幸福感真的增加了吗?多数人的幸福指数真的超越世界平均水准了吗?不见得。体制内的人可能是,少量体制外的人也许是。

查看余下74%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