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泓:“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辩证统一——与张维迎商榷之四
“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的辩证统一
——与张维迎先生《市场的逻辑》商榷(之四)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体现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性特征,体现着“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
【观点之一】“市场是一个无数经济个体在不确定的环境下不断收集、加工分散信息,并做出有目的的行动决策的动态过程,企业家是市场过程的主要驱动力量,政府对市场过程的人为干预会扭曲价格信号,导致无效率,甚至危机。”(前言ix)
【商榷反驳】
市场经济是指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的经济形式,市场调节原理是亚当·斯密基于“人性自私”所谓“看不见的手”的理论,其核心思想是:在理想的市场制度中,供给和需求通过价格涨落机制得到灵活调节和自动平衡。理想的市场制度必须具备:1. 生产者根据价格信号无需成本地及时进行投资转移;2. 社会生产力结构具有弹性;3. 投资转移和生产力改造的资源可以无限量供应。但是,市场需求总是千变万化,当投资者购置设备,雇佣工人,引进技术建造新的生产线,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时,原来在市场上闪现高利润的需求可能已经满足,便成为巨大的社会性浪费,市场经济天然存在“宏观失控而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由此,张维迎先生“企业家是市场过程的主要驱动力量”的观点,忽视“企业家滞后于市场需求变化”天然形成的“周期性危机”,必须通过政府宏观调控解决。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党的一个伟大创举。我国经济发展获得巨大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我们既发挥了市场经济的长处,又发挥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社会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市场经济,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市场经济的长处结合起来,实现着“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的辩证统一,根本性克服了市场经济“宏观失控而生产过剩的周期性危机”,创造着改革开放40年我国经济对世界经济增长年均18%、近几年来高达30%的巨大贡献。
正是“有为政府”积极作为,10年间“国内生产总值从五十四万亿元增长到一百一十四万亿元,我国经济总量占世界经济的比重达百分之十八点五,提高七点二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位;谷物总产量稳居世界首位,制造业规模、外汇储备稳居世界第一。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高速公路网,机场港口、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正是“有为政府”积极作为,我们“打赢了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的脱贫攻坚战,全国八百三十二个贫困县全部摘帽,近一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九百六十多万贫困人口实现易地搬迁,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是“有为政府”积极作为,“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从一万亿元增加到二万八千亿元,居世界第二位,研发人员总量居世界首位……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 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