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平:平心静气地说,也许我们到了应该还债的时候

2023-06-02 6051 5
作者: 孙立平 来源: 老孙荐读

  为什么题目上加了个平心静气地说?是因为本文中会使用的几个词,如超前、透支、还债等,都很容易引起情绪化的反应和争论。其实,这大可不必,我们就将其看作是一种需要经历的过程就是了。

  前几天,我梳理了日本从高速发展到停滞30年的过程(见《日本在从长达30年的停滞中走出?》)。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逻辑的脉络:一个国家,特别是一个后发国家的经济起飞,往往都会经历一个二三十年狂飙猛进的时代,而这个时代,又往往是与大兴土木,大搞基础设施建设联系在一起的。在这个过程中,会积累大量的债务,甚至会形成某种程度的泡沫。到了一定的时候,就必然需要为这些付出代价。这也没什么好埋怨的,就是一个客观的过程。

  我们用高速公路作为一个例子。前一段时间,我曾经说过,在80年代的时候,我们曾经争论过一个很荒唐的问题:中国人多地少,高速公路适合不适合中国国情?(见《80年代争论过一个半很荒唐的问题》)我想,现在谁也不会再提这种愚蠢的问题了,但当时就是这样无知。前些天看到交通运输部公布的一个数字:我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达到17.7万公里。在世界上占第一位。作为对比的,在2022年,美国高速公路里程为10.6万公里。

  有人说,我们只用了30年就走完了世界上最快也要100年走完的路程。这话从事实的角度说,一点不错。我查了一下,世界上最早的高速公路是什么时候建的,结果是其说不一。加拿大人说,早在19世纪,他们就修建了从多伦多到尼亚加拉大瀑布的高速公路。美国人说,世界上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他们在1925年修的从纽约到旧金山的高速公路。意大利人说,第一条高速公路是他们在1926年设计并建造的。德国人则认为,世界第一条高速公路是1932年建的科隆至波恩的高速公路。根据这当中大部分说法,说我们用30年时间走完了世界上最快也要100年的道路,完全符合事实。

  其实,这也是后发国家共同的特点。后发国家的一个特点,就是发展的压缩性,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我们用多少年走完了发达国家用多少年走完的路。这是后发国家的特点,也是我们幸运的地方,甚至还可以看作是我们的优势之所在。

  房地产也是如此。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只有七八平米,到2000年也只有9平米。住房紧张,住房困难,是当时最突出的问题。但从90年代末期开始,中国的房地产突然爆发式发展。《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显示,我国城市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为36.52平方米,城镇住房自有率高达96%,这两个数据甚至高于许多发达国家。中国城市居民居住条件的改善速度之快,在世界上都是少见的,也是大家都能切身感受到的。

查看余下45%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5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5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