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余来:跳出只在“生产过剩”“透支消费”上打转转的怪圈
跳出只在“生产过剩”“透支消费”上打转转的怪圈,还是得祭起“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的老子智慧
因为拙文前一部分说的是实,后半部分说的是虚,担心读者说后半部分扯得远跑了偏,可又觉得后半部分触及根本,不得不说,故以一、二前后分之。
一
读赵磊《可懂“惊险的一跃”?——评林毅夫“消费拉动误导中国”》深有同感。只是觉得有些关键表达尚不够快意恩仇。
赵磊的观点,要言之:鼓吹消费拉动,是“何不食肉糜”;鼓吹投资拉动,是侮辱资本智商。站在资本的角度而言,所谓“投资拉动”也者,一定程度上也存在“肉糜之论”的味道。
“现代市场经济未来的发展趋势,必将呈现出‘生产过剩’与‘透支消费’的反复轮回,二者此消彼涨,不断折腾,直至同归于尽。”赵磊对此概括得简练深刻,但没有进一步触及根源:资本的悖论在于-----既要无限攫取利润,又总是将许多消费者榨干到没有任何购买力;资本总是试图垄断利润,却又总指望工人充当消费基本盘急先锋。
有人说,无论鼓吹消费还是鼓吹投资,都是没错的,至少可以加把力,把经济盛衰的周期缩短点。
然而,满足于缩短点周期又有多大实际意义呢?无论处于周期中哪个环节,总不舒服。就如失眠患者,无论辗转反侧频率快慢,都无助于睡眠质量的根本改善,总不免“听雨僧庐下,点滴到天明”式的挨、熬,长夜漫漫,寂寞难耐。无论如何辗转反侧或闪转腾挪,终不能跳出赵磊所谓“’生产过剩’与‘透支消费’的反复轮回,二者此消彼涨,不断折腾”。
有人将经济的衰退、复苏、繁荣,大致对应人性的嗔、慢、贪,说嗔、慢、贪的人性若此,故而经济的衰退、复苏、繁荣就是天然牢不可破、颠扑不破的规律、魔咒。这种观点至少在描述困难上不乏其道理,但认为具有强大主观能动性的人类,面对所谓规律、“魔咒”,就只能听天由命,不免太过英雄气短。
一方面是人之“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一方面是经济领域“不断折腾”的“囚徒困境”,究竟是把这一切都视作天意,还是“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如果直面问题,究竟是像哈姆雷特那样念叨“透支,还是过剩?这是一个问题”,还是直击人性?
还是得“跳出经济抓经济”,回归马克思主义,用制度革命,根本制服贪嗔痴的人性,才是“认准病根治胃病”式的一劳永逸釜底抽薪。
正如赵磊所言,成龙戴不了100块金表,巴菲特开不了500台宝马,马云住不了1万套别墅……既然靠全民消费,就得全民占有赚钱工具-----生产资料,根本上把全民的消费能力武装起来,最好“武装到牙齿”。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