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国兰:干部体制和其中的投机分子是苏联解体的始作俑者
苏联的干部体制和其中的投机分子
项国兰
正确的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因素。决定什么呢?决定国家的存亡,事业的兴衰,企业的进退。这是具有普遍意义的原则。苏联干部体制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苏联共产党的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像任何体制一样,这个体制在其产生初期是充满活力的。这个体制的干部产生有三种机制:毛遂自荐、他人推荐和互相推荐。这些人既不乏激情,又充满理性。需要说明的是这个机制是由当时的客观情况决定的:党处于地下状态,面对的是欧洲最反动的堡垒——沙皇政府和经济上处于资本主义初期发展阶段的国家。在这种情况下进行革命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理性、信仰和献身精神。当时这个体制中有三部分人,一部分是从理论上接受了马克思主义的热血青年,坚信通过革命,世界必是赤色世界;一部分是对旧的社会制度有较深刻的认识,立志推翻这个制度,主要是这两部分。另有一部分是在旧制度下不得志,想在革命队伍里另谋高就的人。其中有的人经过革命斗争的洗礼,最终选择了这个事业,而有的人则经受不了艰苦生活,或者被淘汰,或者走向革命的反面。总之,当时在这个体制下多数干部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为了信念而舍生忘死,是精神力量的驱使,而不是为了物质,如果说为了物质,也是为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为了子孙后代,而不是为自己的物质生活。这个机制在革命和战争时期,为社会主义的奠基事业推举了大批优秀干部。
在苏联计划经济初期也是如此。整个国民经济处于恢复阶段,整个国家的生活水平低下,党不敢有半点懈怠,仍保持着革命和战争时期的作风和精神风貌。干部中一定级别待遇的制度刚刚建立,还不是很完善。受革命战争时期提倡的理论思想的影响,当时制度中的一些规定与普通百姓差别不是很大,而且有些领导干部在实际行动中还主动缩小这些差别,加上那时党组织生活健全,从严治党,能随时纠正党内和干部队伍内的不正之风。这对老百姓是一种无声的教育。受经济发展制约,这个时期的干部机制中除了推荐以外还有选拔任命。但这时的干部机制也还是健康向上的,仍显示出极强的生命力。这是由苏联党和国家面临的任务和加入到干部队伍中的人本身的目的和基本素质决定的。这时被推荐选拔任命上来的干部,除能力外仍必须具备一种牺牲奉献精神,仍需要干部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即便有个别投机分子看中了这份荣誉,他也要思量思量能否吃得这种苦,受得了这份累。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国力日渐强盛,有关一定级别的干部待遇的规定越来越严细,与百姓的差距也越来越大。严格的等级制产生了。除苏共中央的规定外,各地也有自己的规定,而且只比中央规定得高。有的地方甚至对不在某个级别之内的干部也有自己的待遇规定,就是说特权产生了。这对一些善于投机钻营的人产生了吸引力:本以为共产党的官只是奋斗、牺牲,原来也有好处。被等级和特权吸引而进入党内和干部队伍内的人在苏联不在少数。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