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说“血汗工厂加班没人反对,程序员996反对声强烈”


  知乎上有网友开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工厂都是采取886没人反对,互联网公司996却反对声强烈?”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并不困难。

  普通人一个直观的感受是,实体工厂里加班的是文化程度不高、没有话语权的青年农民工;而今天在互联网企业里加班的普遍是受过高等教育、熟悉网络有一定话语权的大学毕业生。

  这方面的因素固然存在,但笔者认为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反对无效!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反对血汗工厂的声音早就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尽管这个“历史的长河”不过十年。

  当年实体工厂的超时加班问题并不是“没人反对”。十几年前,民众对血汗工厂的反对声浪并不小,富士康的工人更是在半年时间里用“十三连跳”发出了无声的控诉,某些地方甚至引发了“群体事件”……

  关于血汗工厂引发舆论潮的历史,笔者在之前的文章其实已经简单回顾过。

  最先让血汗工厂的超时加班、虐待工人、工作环境恶劣、工伤频发等等问题暴露给公众的,是十几年前大学生团体对可口可乐工厂、迪士尼代工厂、玖龙纸业等工厂的暗访、调查。富士康十三连跳之后,血汗工厂的问题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遭到了公众的广泛关注和声讨。

  然而在这个过程中,反血汗工厂尚未取得什么实质性的进展,工人状况还未得到实际改善,反“反血汗工厂”的舆论声浪就已经被推动起来了。

  2008年,多部门的联合调查得出结论“玖龙纸业并非血汗工厂”:

  2012年2月8日,央视网制作了一个专题,系统阐述“血汗工厂”的合理性:

  身为南方系四大门户之一的网易紧跟着在第二天策划了一个类似的专题:

  被自干五指责为“洋奴媒体”的南方系,竟然将“血汗工厂”的舆论指责为“外宾式调查”。意思就是西方国家见不得“我们经济发展迅速”,所以才要鼓捣和资助所谓的“外宾式”调查,跟今天的为996辩护的说法是不是很像?

  其后,别说是“反血汗工厂”了,就连那些关心农民工群体状况的大学生想进厂社会调查都恨困难,一个不小心就被“境外背景”了。

  与今天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毕业生群体996很不一样的是,实体工厂的工人上班时一般都要上缴手机,或者实行超长加班的“上三休三”的轮班制度,抑或是通过劳务外包形式“转移掉”企业本该给劳动者缴纳的社保费用,降低用工成本,企业与雇工之间不签订劳动合同,顶多有一份劳务合同……种种举措,让打工者取证企业违反《劳动法》,变得困难重重。没有充分的证据能证明他们的工作超时,这也是最无奈的事情!

查看余下5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