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延迟退休”
2月26上午,人社部副部长游钧在发布会上表示,当前我国退休年龄总体偏低,与人均预期寿命不匹配,不适应人口结构变化和老龄化发展趋势,不适应劳动力供求关系变化,造成了人力资源浪费。
游钧透露,目前人社部正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具体的改革方案。“由于延迟退休涉及到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在方案的研究制定过程中,将会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
游钧的表态意味着,千呼万唤之下,“延迟退休”这一次真的要来了。对此,许多网友似乎难以接受,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焦虑和担心。
此前,人社部曾表示:要在2017年年底推出延迟退休的方案,并且还将通过5年的过渡期,到2022年正式实施。但这个方案的公布一再推迟,可见内部争议之大。
得承认,“延迟退休”确实是许多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的中国,实行“延迟退休”也是大势所趋,但是,这件事需要周密筹划,慎重实施,绝不可操之过急。
我认为,要想推行延迟退休,必须直面其中的六大焦点问题。
第一:延迟退休后,如何避免养老不公的加剧?延迟退休对于个人来说,似乎很公平,退得晚拿得多,比如延迟5年后,退休金可以增加40%。但对于不同群体而言,效果恐怕适得其反。
同样退休金多拿40%,普通企业职员、事业单位人员,公务员三个群体,显然是天差地别,因为。后两者工资基数和养老金替代率要远远高于前者。结果,会不会导致不同群体之间的养老待遇更加悬殊,冲击社会的公平?
第二:虽然总体看,我们的人均寿命是比以往大大增加,但具体到不同群体,差别其实很大,那些职场压力过大的群体,比如互联网996员工,比如工厂天天加班的一线员工,他们有多少人能熬到延迟退休?
这些群体,即便能延迟退休,工资能拿多少年呢?国外一项研究显示,50岁退休的人,平均死亡年龄为86岁;55岁退休的人,平均死亡年龄为83.2岁;60岁退休的人,平均死亡年龄为76.8岁……一个人55岁后每工作一年,平均就会减少两年的寿命。
当然,这个研究只是一家之言,只能作为参考。但年龄越大,体力精力和抗压能力都不断降低,这是不争的事实,对于这些大龄群体,首先需要的是保护,而非“人力资源开发”。
第三:国外实行延迟退休的重要原因,是因为老龄化导致劳动力紧缺。但在中国,虽然也面临老龄化的挑战,但还不存在突出的劳动力紧缺,在此背景下,实施延迟退休,会不会导致大量岗位被老人占据,导致年轻人不得不承担更大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