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1》,谁是主角?


  昨晚,郭松民老师发了一条微博:

  却引来一堆“理中客”的嘲讽:

  此类说法大致相似,就不一一引用了,这里谈一谈笔者的看法。

  正如郭松民所言,1921年发生了很多事件,但电影《1921》所要演绎的事件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而与“中国共产党”同一时期存在的,还有其他形形色色的共产主义组织,例如还要更早成立的“旅俄华人共产党”组织。1921年夏,共产国际“三大”和少共国际“二大”先后在莫斯科隆重举行,除了张太雷同志代表的“中国共产党”,还有姚作宾代表的“东方共产党”;社会主义青年团留学生成立的“少年共产党”;黑龙江省黑河的原中国社会党支部“龚君、于君”改组的“中国共产党”;只身赴俄的杭州的“张君(张民权)”自称代表的“支那共产党”……为什么最后领导中国革命胜利并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是现在的中国共产党?

  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毛主席。毫不夸张地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壮大;没有毛主席,就没有中国革命的胜利;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

  按照唯物辩证法,“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规定的。”离开对毛主席这个“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讲《1921》,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根之木,能讲得清吗?

  首先,是毛主席亲自参与了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不可否认,毛主席是在李大钊同志的帮助下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但中国共产党从筹备到创建的整个过程毛主席都是重要的参与者和组织者,他也是最早发起建党的文件上签名的六人之一。

  1920年8月,陈独秀、李汉俊、李达等在上海成立了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后,立刻就给当时在长沙的毛主席去信;随后,毛主席在湖南秘密组织筹备湖南的共产主义小组,12月,长沙共产主义小组正式成立。而中共早期的领导人何叔衡、蔡和森、向警予能够走上革命道路都与毛主席有极大的关系;13位一大代表,最终7人叛变、2人脱党,相较而言,八个早期的共产主义小组中,毛主席组织起来的长沙共产主义小组的革命纯粹性远胜其他小组。

  第二,是毛主席一次又一次挽救了党、挽救了革命,一步步带领中国共产党发展、壮大。

  万事开头难,地基是最难搭建,而地基的搭建离不开大量繁重而琐碎的事物。正如中央文献研究室出版的《毛泽东传》第4章所拟的标题——“建党初期的实干家”,而毛主席就是党内少有的“实干家”。无论是建党初期陈独秀对毛主席的倚重,还是第一次国共合作选举毛主席作为国民党的代理宣传部长,都是对这位“实干家”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的充分肯定。

查看余下57%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10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1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