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税不能沦为薅普通民众羊毛的工具——也谈房地产税
房地产税犹如难产的胎儿,“吭哧吭哧”“折腾”了许久,终于“破了点羊水”,快要降生了。2021年10月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随后,财政部、税务总局有关负责人对记者表示,财政部、税务总局将依照全国人大常委会的授权,起草房地产税试点办法(草案),按程序做好试点各项准备工作。至此,房地产税这个搅扰中国社会多年的一个话题,总算有了一点眉目。
中国老百姓一向对立法之类的活动尤其像税种设立这类“冷僻”话题,不甚关注。然而房地产税却“打破惯例”,一举成为近十几年整个社会最热门的话题,这完全是拜房价不断“蹿升”所赐。如果从2000年算起,二十年来,全国房价的平均涨幅至少也有十倍之多。引发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
大概自2003年开始,政府就开始了房地产调控,结果却是越调房价越高。以至于前总理在任内最后一次记者会上,对于“十年发九文”而没有控制住房价颇感遗憾。此后,新一届政府又采取了限购和限贷等措施,但也没有有效管住房价这匹脱缰的野马。直到“房住不炒”的指示提出后,房价这匹野马才稍微放慢了一点脚步。
调控何以成“空调”?根本因在于调控思路存在问题。梳理迄今为止的调控思路,不难发现均是在交易环节做文章,具体手段无非是提高交易成本和增加交易难度。这种调控手段的缺陷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投机者轻而易举的就能把房价炒上“天”,瞬间暴富,所增加的那一点交易成本与所获巨大收益相比,微不足道的可以忽略不计。因此,通过提高交易成本控制房价,其最终结果无非增加了真正需求者的负担,对投机者毫无作用。其次,不断疯狂上涨的房价给民众制造了巨大的心理恐慌,加剧了购买冲动,无论是否有需求,都纷纷不计后果的争先恐后的涌入房市,形成全民购房潮,一轮接一轮的持续推升房价。最为要命的是,不断上涨的房价,又使房子改变了居住的属性,成了保卫、攫取财富的投资品和投机品。这些因素相互作用,相互推动,使所有的调控手段统统失效,调控地地道道的成了“空调”。其结果就是房价在一片调控声中,一路高歌猛进的增长了十余倍。虽然后来采用的限购政策收到了一定的效果,但成效并不稳定,稍有松动,炒房团就会卷土重来。因为只要房子的投机、投资属性不改变,房价就会有不断上涨的预期,人们就准备随时冲进房地产市场。更何况限购这种政策,在本质上属于“减损公民权利或者增加其义务的规范”,并没有“没有法律或者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决定、命令的依据”,是否有违立法法的相关规定,也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