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金融问题研究系列:第二十七章 经济与金融互表里,计划和市场相统一
——对当前经济危机、金融危机与社会危机的认识
从对非法金融机构举报后市场监管局与地方金融办的回电可以看出,机构设置与职能分配不统一,显得非常杂乱。管理无序,多头监管。这种监管带来的问题就是:有时大家都管,让被管者无所适从。有时大家都不去管,让被管者肆意乱为。
这种用民间金融公司作牺牲品来转移金融机构债务并用非集收割来清理金融风险的方式,导致民间消费资金通过民间金融公司转入银行等金融机构,消弱了社会消费力,而政府主导的投资偏重于国有企业与基建项目投资,无法反哺于民间消费,民间消费资金反被金融机构吸食而致使消费力逐年衰减,导致生产相对过剩库存积压,资产与资金间转化阻滞导致资金流受堵,这就表现为银行新的不良债务不断产生和加大。在这种不良债务风险逐渐加大过程中,为了清理自身不良债务,金融机构又加大二元结构债务风险向民间金融机构转嫁清理风险,致使民间资金被收割后民间消费能力进一步削弱,由此形成恶性循环。
这种转嫁清风险的方式乃是一种挖肉补疮之举,根本就不是在管理风险,而是在转嫁风险。如此操作不管理风险,进行风险转嫁,社会消费力只会一步步衰减,使经济一步步衰退,而金融债务风险逐年增多,最终这些金融风险通过非法集资认定和打击全部转化成越来越多的社会危害。非集联席不废除,就将如一只恶瘤会吞噬国民经济与生活,对社会来说如同是定时炸弹。所以,金融监管需要大换血,要颠覆过去的监管模式。解决金融危机、经济危机与金灾,需要要向民间释放消费力,发挥银行的资金调节能力,要让银行等金融机构真正承担起社会风险管理责任,而不是让银行确保自身利益清理自身不良债务风险再向民间进行风险转嫁,不能再让其将一切债务风险通过非法集监测认定和打击再来转化为社会危害。金融机构这种风险转嫁处置风险的非集收割模式,残害的何止出借人,更有大午集团这种民营企业与孙大午这种有社会责任对国民有担当的民营企业家。非集这种事后监测打击让多少本可以走正道良性发展的民营企业放弃正道选择歧路进行坑懵进行诈骗。非集打击的是诈骗,但非集式事后监测则是诈骗滋生的土壤,非集的选择性自由司法和强制司法认定更是让社会公正与道德在司法中沦丧。
非集事后监测打击式风险化解是转嫁金融机构债务风险与危机,这种风险转嫁本质却是收割民间资本,吸食民脂民膏,也是在严重吸食社会消费能力。民间消费资金被吸入金融机构,社会消费资金十多年来连年递减,影响民间消费,形成通货紧缩,这种通货紧缩的经济危害远大于通货膨胀。虽然政府采用税收调节与主动投资来拉动经济爬升,但民间消费被吸食却无法为民间投资提供充足的投资动力,这种外力干预的投资刺激或税收减免于对于民间投资虽有裨益,但在非集收割与金融机构风险转嫁的吸脂面前,这些却显得无比苍后乏力。非集收割机制让凯恩斯主义税收调控失灵,通缩下经济将更加低糜,经济也将持续下行,看不到转机。非法集资式监管就如同吸食鸦片,只会让政府越吸食越上瘾,最后难免出现精神依赖与躯体依赖。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