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能力之外的资本为零”成天大笑话——写在高考之后
昨天看到一则新闻:一名大学生第一天上工地打工,遭到工友戏耍被骗到下面扎钢筋,结果被困在钢筋笼里无法脱身。
知乎上有人就这则新闻开出了一条问题:“河南贫困大学生工地打工遭工友戏弄被困在钢筋中无法出来尽显底层人性之恶?”
一堆小知识分子又开始扯“穷人”对知识分子的嫉妒与恶意,扯“穷人”的劣根性,扯“底层人性之恶”。
这样的论调有一个隐含的前提,就是“上层”都是“文明人士”,都是“人性善”的。
然而,恶就是恶,哪分什么“底层”、“上层”?在“理性经济人”假设的教唆下,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呈现出“人对人是狼”的状态。真要比较“底层”、“上层”,同是“吃人”,“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匹夫之怒,免冠徒跣,以头抢地”。
不知道这个事件里欺骗大学生的三名工人是什么心态,是担心大学生抢他们的饭碗,还是嫉妒大学生要故意整他,亦或就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在繁重的劳动压迫下发泄一些?
无论出于哪种心态,这样的做法无疑都是极端自私的,连最起码的共情能力都没有,是一种“底层互害”:因为一个需要到工地打暑期工的大学生,他很可能也是农家子弟,甚至他的父亲很可能也是建筑工人;恶整别的工友孩子的时候,是否想过别人会不会整他们的孩子呢?
现在流行一种说法,“3000元招不来一个农民工,3000元却能招来一群大学生”。这个说法不一定准确,但也折射出了“内卷”的真实状况。“内卷”的加剧,必然造成“底层互害”变得普遍与频繁。
农民工的孩子念完大学去当农民工,这样的现象也会普遍起来。近日,网络上热传一则视频,北漂骑手钱灏奋斗20年,供养儿子钱坤大学毕业,但工作难找,最后父子二人成了同事,一起做骑手送外卖。
在私有制社会不要扯什么“职业不分贵贱”、“劳动最光荣”,这年头鸡汤已经不好使了。职业不分“贵贱”,你倒是让江西的周公子、北京的董小姐与农民的孩子互换一下岗位啊?
毛泽东时代的历史上,让知识青年与工农相结合,这是以社会平等为目的,而且是参与者带着主体性和主动性的;是知识青年改造世界观和阶级立场的手段,而且是暂时的手段;在这个过程中工人、农民群体的知识水平得到提升,知识青年也有了更大的施展自己知识积累和智慧的平台。
而今天大学生被迫去搬砖、送快递,从事简单重复劳动,则完全是以谋生为目的,随着阶层固化和固化了的阶层的代际传播,这种状况会变成一种长期现实,即便不谈阶级问题,它至少也是对社会教育资源的巨大浪费。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