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沙:百岁基辛格,为谁辛苦为谁忙?
在这两天之内,有两位“民间人士”突然到访北京,一位是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一位是美国战略家基辛格。
老杜确实不容易,好不容易带着国家走上了正轨,现在却要“翻车”了,他不急才怪。菲律宾当局目前的状况我之前已写过好几篇,今天先不写。
基辛格则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而且这个名字总是与毛泽东、周恩来、尼克松联系在一起。
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生于1923年5月27日,刚刚庆祝了他的百岁生日。
今天他在北京与中国国防部长李尚福会面。
这是基辛格在中国的第一场公开活动,大家都知道,由于李尚福同志受到美国的无理制裁,因此,美方官员想与他会谈都遭到了中方拒绝。
而基辛格作为民间人士能做到这一点,恰好证明了白宫那些谋士和精英们的愚蠢和无能。
作为一名百岁老人,基辛格远度重洋,他的医生肯定不建议他这么做。
但他为什么还要坚持来北京呢?
一、中国欢迎有名望的对华持友好态度的美国民间人士来华交流,我们反对的是美国政府一意孤行的错误政策,而不是针对美国人民。
基辛格正是这样一位人物,不仅他的“徒子徒孙”遍布美国各界,而且他是中美关系开拓者之一,这是他来中国访问的前提条件。
二、基辛格不是一般人能请得动的美国政界元老,没有白宫核心层的拜托,他不会轻易动身。
换句话说,基辛格肩负着一定使命,当然,他也不会完全顺着拜登的思路来。这就是基辛格的价值之一:灵活性。
三、基辛格对白宫精英的表现非常无奈,甚至是不满。
以前是谁在谋划美国战略?摩根索、凯南、马歇尔、基辛格、布热津斯基……
后来是些什么人?博尔顿、蓬佩奥、布林肯,甚至有过班农这样的江湖骗子……
更可笑的是连卢比奥这样的“人来疯”参议员都能影响美国对华政策。
因此基辛格在风烛残年之际还要为美国利益而奔波,真可谓是“朝中无人”了。
基辛格是一位值得尊敬的“中国人民的老朋友”,同时也是一位值得尊重的对手。否则的话,他也不可能在退出政坛之后,每次来中国几乎都能得到高级别的礼遇。
基辛格与那些眼高手低的美国政客相比,他是真真切切领教过中国的厉害。1972年2月21日到28日,尼克松总统访华,被称为“改变世界的一周”
而在这背后,基辛格与周总理有过数轮交锋,当大局已定之时,才有了毛主席与尼克松总统的会晤。
基辛格之所以能得到中国信任,在于他能守口如瓶,承诺过的事情就去照这个方向去做,让中美之间脆弱的互信得以一步步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