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弼:对我们发展至今的形势的基础认识
自从新中国成立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以来,我们就处于这样一个环境中:国内有着作为我们统一战线的"人民"(人民不是一个阶级,是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进步阶级的统称)中的一部分的庞大的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以及从中不断滋生出的资产阶级(新中国成立之前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遗留、外部的灌输是次要的,现实的阶级力量才是主要的);国际上仍然是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阶段,社会主义仍然处于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中。我们在这样的条件下建设和发展社会主义,理所应当的会有上述各种阶级的力量在经济、政治、文化艺术、舆论……方面发挥自己的力量,表达自己的诉求,演出一幕幕活生生的现实话剧。
而作为无产阶级政党,在方法上自然还是党在革命中形成的三大法宝之一——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理论指导上有了《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在经济领域,则是确立了两种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全民所有和为了适应生产力与限制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自发产生的资产阶级意识的集体所有。在实践中则进一步升华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第三个里程碑——无产阶级专政条件下继续革命。
改革开放以后的一个历史时期,一定程度上让曾经通过集体企业组织起来的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重新获得了生产资料,比如集体经济下的家庭联产承包,不得随意转让,还是集体经济,只是从生产队降低到了家庭为单位,可以算是一种相当初级的集体经济模式,但在早期的实际操作中却成了"家庭私有",让大量还没有完全完成向农业工人转化的小生产者——主要是自耕农农民——重新占有了土地等生产资料;城市中,小资产阶级中的上层有了拼一把成为资产阶级的机会。在给予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利益而他们相应狂热的浪潮中,无产阶级的领导就有动摇,工农联盟的基础、无产阶级要团结的同盟就有动摇,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以及他们自发产生的资产阶级的思想也就随之泛滥,当然就给了国际间垄断资本和之前就已经在党内以及社会各界滋生出的逐步成型的资产阶级机会,它们就有了在事实上侵吞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消灭社会主义的机会。事实上,80年代的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能够泛滥,除了是“有坏人”之外,根本上是社会现实的小资产阶级以及它们自发产生的资产阶级的倾向支撑的,以此为"内因"的。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买卖自由"的发展,大生产消灭小生产的进程也在发展,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可以说是用极其粗暴的手段,消灭了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也消灭了建立在其上的小生产者小资产阶级——农村主要是自己拥有一块地的农民,城市主要是小业主小房东小商人,传媒领域主要是以报纸等传统媒体或当时并不发达的BBC等网络媒体为媒介的"公共知识分子"(参考一篇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的文章:https://mp.weixin.qq.com/s/SZAH61qDi3KGHapxPSbROw)——剥夺了他们赖以存在的生产资料,只能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商品,将他们转化成了无产阶级中的一员;同时又会产生了新的小资产阶级,等待下一轮的收割,不断地推高成为资产阶级的资金准入门槛。我们也承认这是壮大了无产阶级的力量,也就像《共产党宣言》所说,资产阶级的进步意义,就在于: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