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不喜欢《我为什么不喜欢“孔乙己文学”》这篇文章
共青团不是三青团,也不是糯米和艾草做成的食物,它是共产主义的青年先驱后备力量。了解了这一点,我们再读《脱不掉的长衫?我为什么不喜欢“孔乙己文学”》这篇看上去很有道理的文章。
嗤之以鼻的报馆
这篇文章一共1456个字,每个字都好像在发出嗤之以鼻的声音,它以冷漠的态度告诉我们,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人勤地不懒,只要好好干,日子一天会比一天好,连孔乙己这样的人物,只要不偷不懒,就可以悠哉游哉,穿着长衫去咸亨酒店坐着慢慢吃。
笔者倒是前一阵子刚去咸亨酒店吃了一顿自助餐,两人花了268元,我想,这些人民币,换算成前清的铜板,大概是九文大钱的30倍,够孔乙己温上三十碗酒和三十碟茴香豆了。而在那个年代,一文钱要攒好久,好去街上买豆腐,孔乙己能靠勤劳致富,买上临街的小院还带阁楼吗?我们面对孔乙己这样人,是要清理低端人口,还是给他们职业培训,找条出路呢?
“半个秀才”就是捐的廪生,大概相当于现在普通高校的研究生,而孔乙己这个老童生,能够参加乡试,是经过了童生试,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本科生,还知道常用字的生僻用法,看来是下了一番功夫了。新闻上说,城市是中心,人们应该在城市建设中大有作为,可毕业生想在城里面呆下去,连孔乙己那样誊写的工作都找不到,他们比孔乙己强吗?能经常去咸亨酒店喝酒,哪怕是站着吗?显然不能。
他们在精神面貌和生活质量上还不如孔乙己,你网评员批孔乙己,就像批年轻人不舍得买瑞幸咖啡,居然自己做挂耳咖啡。这种老爷心态要不得,建议网评员保持空杯心态,假装自己没收入,到年轻人中间走一走,看看你和“三和大神”有什么差距,不要一味埋头故纸堆,学了些精致的淘气,做起来子曰诗云,摸一摸胃肠里面,还有没消化好的鸡鸭。
或许,鲁迅先生所说的无聊的看客,报馆好事的小人,指的就是你们其中的部分人。劝这些食古不化的网评员“脱掉了思想上的‘长衫’,真正跑起来”,唯有这样,你们才能摒弃“老爷文学”和官样文章,不被时代抛弃,不被人们抛弃。
孔乙己哇,撒由那拉
这几天很多人都在讨论这件事,就是当代年轻人和孔乙己究竟谁更厉害,你们这群某国第几的网络评论家,有没有想过,面对一个命运可悲的人和一个地位可悲的国家,难道不是应该警示效尤一雪前耻,而不是去人比人,国家比国家吗?
现在的年轻人当然不会是前清没考上秀才的老斑鸠,也不会去文具店偷吃外卖,海岸线上也没有洋人架起的炮楼,可是有人居然焦虑了。焦虑没有地方住,没有交通工具开,没有实现社会振兴的基业,也没有人关心他几点回到蜗居的地方。
中东有无情的战火,南极有受冻的企鹅,大多数能看到的人不饥不寒,只是没有称心如意的工作。发一下牢骚,也不会一下颓废。倒是不许发牢骚的官老爷,是值得警惕的。他们不是想让年轻人振作起来,而是怕他们发现问题。如果看一看老爷们的牙床,怕是里面还有厚厚的存款。这个是年轻人最气不过的,难怪湖南农民运动的时候,颇有点乱来,才是主旋律。
孔乙己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老爷们的好日子可是有可能会回来,这个不可不提防。毕竟,孔乙己“拜拜”后,阿Q再回来,那可是大大的不妙,“未庄”在未来,希望永远未来。孔乙己还能做个人,阿Q和动物有什么分别,各位可以好好揣摩一下。
【文/山东胡先生,本文为作者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