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国企或公企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在讨论到苏联模式有没有实现按劳分配问题的文章之后,有网友提出了这样的问题:

  国企或公企如何才能真正实现按劳分配?

  劳动者的收入随企业的收入变化而变化就是按劳分配,那么国家在公有制企业中的地位是什么呢?如何参与分配?

  先来回答第一个问题:

  一般的国企或大集体企业,如何实现按劳分配呢?

  1,建立劳权制度或用劳权制度取代产权制度。

  因为按劳分配属于劳动所有者的权利要求,性质上属于劳动所有权。因此,要在国企或其它公有制企业实现按劳分配,首先必须建立以劳动者为主体的、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制度,即劳权制度。

  劳权制度是与产权制度相对应的企业制度,它主要包括全面体现劳动所有权的管理制度和分配制度。股份制是典型的按资分配制度,它采用股份形式,把各个股东投入企业的不同形式的资产转变为性质上相同、数量上有差别的股份多少,然后则根据每个股东的股份拥有量的差别进行股利的分配及管理权的确认。假如国企或其它公有制企业采用工分制进行按劳分配,那在企业员工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同时根据他们提供劳动量的差别进行记工,然后在一定时期内根据员工工分累计量的差别进行企业生产成果的分配,并根据工分的差别确认员工参与企业管理活动的差别。

  2,按劳分配企业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

  对于每个国企或公企,在生产结果的分配上可以首先按照“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模式进行分配。把“补偿消耗的”放在第一位,是要把国有或公有的资产价值转移量与劳动集体新创造的价值量区分开来,从而使国企或公企的个人收入分配限定在新创造的价值量的范围之内;“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这是采用一定的比例,在劳动者新创造的价值量中先扣除满足公共需要的部分,而“余下都是自己的”则是以余额形式出现,作为企业生产成果的消费价值量,由劳动者按照提供劳动量的差别进行个人收入的分配。

  3,在国企或公企采用以上的按劳分配制度之后的三个特点:

  (1),国企或公企事实上它是在保值的前提下运行和发展。如果企业经营得不好,首先影响的是员工收入,然后是满足公共需要部分;如果发展到要使国有资产或公有资产亏损的程度,那这个企业就应该解散了。

  (2),企业员工的收入不仅决定于个人劳动状态,而且同时也决定于集体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情况。

  (3),企业员工的收入由于总是会受到企业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的影响,因而,每个员工都会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和市场变化进行关注,因而他们具有参与企业管理的要求和责任性。

查看余下7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