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谈谈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常识——对话石兴国
近期,在乌有之乡网上看到了石兴国同志《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才是误区》一文,文章就我《讲讲马克思的“个人所有制”与按劳分配》一文中“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只是一个误区”的观点,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认为生产资料公有制不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核心和重点才恰恰是误区,是对马克思关于所有制问题的那段话本意的曲解”。本人欢迎网友一切有见地的批判和不同意见。
一
在作者的文章的第二部分,专门用一个小节谈了“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在这一节中讲了三个问题:一,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只能是生产资料公有制;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可能重新建立私有制;三,社会主义所有制并不是一种“个人所有制”。
在讲第三个问题时,文章在反驳我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点是“重建个人所有制”的观点时,给出了如下的论述:
“钟建民认为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第三个基本特征‘是重新立个人所有制。’他断言:‘社会主义所有制是一种个人所有制’。其理由是:‘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社会主义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那这里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并进而断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上的相同点都是个人所有,区别在于资本主义是资产的个体所有,是少数人的个体所有;社会主义则是劳动的个体所有,是绝大多数人的个体所有。’
钟建民说:‘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这样构成,生产资料可以个体所有,生产劳动也可以个体所有。资本主义是资产的个体所有,社会主义则是劳动的个体所有。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上的相同点都是个人所有,他这种推理过程似乎顺理成章。
其实,将社会生产划分成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这个前提并不正确,如前所述,根据对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分析,社会生产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构成的。生产力是人们生产劳动的结果。生产力的三要素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二者构成生产资料。生产关系的三方面是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和产品分配方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核心和基础,决定着后两方面,。正是由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自主劳动者、相互关系是协作关系;决定了产品分配方式是按劳分配。而资本主义所有制是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资产阶级私有制,决定了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是资产阶级是资产私有者,工人阶级只是出卖劳动力为资产阶级生产剩余价值的雇佣劳动者、相互关系是剥削和被剥削的关系;决定了产品分配方式主要是资产阶级之间按资分配,工人阶级得到的只是出卖劳动力的价格。因此,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所有制上并没有什么相同点,倒是有根本的区别,前者是生产资料公有制,后者是资产阶级私有制。”
从上面的黑体字可以看出,石兴国同志对生产力的基本概念是不明确的。
在观念上我们可以把生产力理解为两要素或三要素构成,但难道不可以理解为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难道现实的生产力不是由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两个方面构成的?
如果我们把社会生产理解为生产力,那它就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完全没有问题啊。如果我们把社会生产理解为生产方式,那把它理解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方面是正确的。
但是,问题的关键是,当我们讨论社会所有制时,我们的出发点恰恰就是社会生产力,我们正是围绕生产力来讨论所有制问题的,怎么可以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构成来取代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的构成呢?
看来,对于生产力的常识问题,我们有必要说一说。
二
生产力只是一个简称。全称应该是社会生产力。而社会生产力还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现实的生产力都是具体的生产力。因此,当我们在现实中面对社会生产力时,我们需要进一步把社会生产力具体为资本主义生产力、社会主义生产力等等。我们需要探讨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如此,我们才能真正了解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本内容和特点。
对于生产力,我们既可以从物质生产力的角度来考察,又可以从社会生产力的角度来考察。“生产力是指人们利用、改造和适应自然实际进行生产活动的能力,表明生产过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最终表现为人们进行生产实践活动的结果,即生产劳动的产品。”这是从物质生产力的角度考察生产力时形成的生产力观念。当我们从物质生产力考察生产力时,关注的主要是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而当我们从社会生产力考察生产力时,我们需要考察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是采用何种生产方式结合起来的?它的生产主体是谁?这种生产主体的利益要求又是什么?其生产目的的区别、从而了解这种生产主体的行为方式。因此,当我们从社会生产力考察生产力时,关注的是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的特殊方式及由此决定的生产主体及其利益要求,关注的是生产目的的区别,从而关注生产力性质的区别。
当我们考察现实的生产力一一即社会生产力时,社会所有制是生产力形成的必要前提和基础,而不是我们习惯认为的、社会所有制是生产力水平的适应性产物。例如,当我们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力形成的特点时,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非劳动者占有生产资料是其基础或前提。正是因为社会所有制的这一特点,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力是以资产所有者为生产主体的,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作为资本所有者的资本生产的形式存在的;同样的道理,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生活消费个体性的所有制前提下,劳动所有者必然成为社会生产的主体,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作为工本所有者的工本生产的形式存在的。
生产力的一般概念是使用价值的生产能力,从这个角度看,生产力就表现为产品或商品生产能力;生产力的现实性概念是某种价值的生产能力,从这个解读看,生产力就表现为某种价值的形成能力:例如剩余价值生产力;消费价值生产力等等。
厕所是方便的地方。但这并不等于说你见到厕所就可以进去方便。因为厕所里面还有男厕所与女厕所的区别。你如果是一个男人,是不能进女厕所去方便的;同样的道理,一个女人也不能进入男厕所去方便。
发展生产力是一个很抽象、很空洞的说法。我们必须把它具体化:
我们要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的是社会主义生产力还是资本主义生产力?
我们要发展的是工本的生产力还是资本的生产力?
我们要发展的是消费价值生产力还是剩余价值生产力?
在这里,从生产力到社会主义生产力或资本主义生产力;从生产力到工本生产力或资本生产力;从生产力到消费价值生产力或剩余价值生产力,体现着对生产力认识的进一步深入和深化,从而也体现着发展生产力的目标的具体落实。
三
在红歌会网上,有网友对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观念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说:“劳动者在进行生产劳动中,是没有阶级性的。如那个富士康公司,招工生产手机,电脑。无论是在什么国家,是在中国,在美国,还是在印度等等,工人的安排,生产工序,流水线等等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性质的变化。中国人可以到美国去打工,美国人也可以在中国找工作,没有什么区别。可见在生产过程中的劳动者是没有什么阶级性的。中国的工人,美国的工人。在工厂里是一样的。而且经常的是干一样的活。”“然后我们再说生产资料。即劳动工具与原材料。就更谈不上阶级性了。日本的机床,汽车,美国的电脑,手机。到中国来,其本身是没有任何变化的。如果我们说日本的机床,汽车是资本主义的机床,到了中国就变成了社会主义的机床。美国的手机,在美国是资本主义手机,到中国就变成了社会主义手机能这样说吗?显然是不能机床无论是在日本,还是在中国,其本身的结构变化发生任何变化的。可见生产工具本身也是没有任何阶级性的。”
很显然,这位网友是从使用价值的角度来看待社会生产,因而他觉得生产力没有阶级社会性的区别。但是,作为政治经济学研究对象的生产力,更重要的是从价值角度来对社会生产进行考察的。
在商品经济条件下,财富的形式表现为价值,而不是使用价值。在资本主义所有制条件下,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通过劳动力的商品化实现的。因此,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力价值或价格处于不变的状态,生产过程表现为生产资料价值量的增殖变化。它所满足的是资产者(资本家或股东)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我们把这种物支配人的生产力,即形成剩余价值的生产力叫做资本主义生产力,把生产资料受益的要求,称为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要求。反过来,在社会主义所有制条件下,由于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了人们在占有资产方面的差别,因此,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通过有酬劳动相结合的,其生产过程表现为公有的生产资料价值量不变,生产过程表现为消费价值量的变化。我们把这种人支配物的生产力,即形成消费价值的生产力叫做社会主义生产力。
同样的企业,生产同样的商品,甚至取得的销售收入也相同。但是,在资本主义所有制条件下的生产成果与社会主义所有制条件下的生产成果是不相同的: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成果,表现为剩余价值,而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成果表现为消费价值。剩余价值是老板的收入,是资本家或股东等少数人的收益,而消费价值是劳动者的收益,是全体企业员工的收益。所谓的社会生产力,就是指明是剩余价值生产力还是消费价值生产力。这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和社会主义生产力的涵义所在。
在某种社会生产方式中的生产力,从使用价值角度来考察,它是物质财富的生产力,是物质生产力;从价值形成的角度看,它是满足某种社会主体利益要求的生产力,是社会生产力。
看到这里,不知道大家对生产力的社会性质,还有没有疑问呢?
我们再举个例子来说明吧:譬如同样是加班,华为的员工可能不比许多私企少,但却很少有人会指责华为不守劳动法,而且也没有听说华为员工因为加班而有所抱怨。为什么啊?原因很简单,因为华为是一个全员持股的公司,员工有参加分红的权利,华为的员工收入是随着华为业绩增长而增长的,它的分配制度是按员工的劳动状态和贡献来确定你的薪酬的,华为员工的加班是为自己而加班,是自愿的加班;其它的私企呢?员工的工资是基本固定的,工资水平只是市场劳动力价格的水平。工资及其它人工费用是与企业的生产成果成反比关系的。因此,同样是企业生产力,但由于其生产力结构(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相互关系)特征的不同,由于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结合方式的不同,必然造成了生产力社会性质的区别。
在头条上有网友谈到了“随着中国经济蓬勃发展,人们开始留意到一个引人注目的现象:尽管经济持续增长,但一些人的工资却没有同步上涨”(今日头条:2023-08-26 15:14·谈笑观世界),更有网友谈到了“经济学家警醒:经济增长若不能惠及人民群众,将毫无意义!(今日头条:2023-09-01 18:14·王周先生啊)。”
为什么国家经济明显大幅增长,而大多数人的生活水平却没有同步提高?原因就在于我们发展的是剩余价值生产力,而不是消费价值的生产力。剩余价值是满足少数人利益要求的价值增长形式,而不是满足多数人利益要求的价值增长形式。剩余价值生产力的发展,只是表明了亿万富翁更发财了,外国资本赚取了可观利润,事实上与大多数人的生活提高没有多少关系。
四
在以往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书中,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范畴的涵义,几乎都是把两者分开来解释的。譬如,先提出“生产力是人们征服自然、改善自然的能力”这样一个定义,然后是说明生产力构成因素等等。然后再说明什么是生产关系。这种形而上学的解读方式,使人们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当作了两个独立的东西。因而,一说到生产力,人们习惯性地把它理解为那些物质产品的制造能力。这是传统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一个误区之一。
我国老一辈革命家,著名的哲学家张闻天先生有一篇论文《关于生产关系两重性问题》(《经济研究》1979年第10期),是一篇专门探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矛盾、这种矛盾内在于生产关系的论文,大家可以读一读,对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基本原理会有很大的帮助。
说到这里,我们又不得不涉及辩证法和认识论问题。在理解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时候,我们必然涉及到一般与个别的关系问题,涉及到抽象和具体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是探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种特殊形态中形成的一般原理。而当我们运用这些基本原理时,我们仍需要从我们面对的社会主义条件下的生产方式的特殊性,需要我们从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特点出发来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其发展要求,而不要用抽象的概念来代替对现实生产力的认识。归纳起来,还是要贯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这样的基本法则。也就是说,我们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及发展要求,不是根据本本上的原理或理论来进行推演,而是要从现实的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出发,来探讨具体的生产力相比于资本主义生产力不同的特点和要求。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向红歌会网原创投稿。本文转自微信公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