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社会主义不是没有体现人性,而是体现了劳动人的人性
在公众号上交流时,月朗风清说:“如果人人是雷锋干集体的都积极认真当然社会主义好了,人多力量大嘛。但实际人们不是雷锋,人们具有干集体的不认真而干自己的才认真的私心,所以,公有制就导致贫穷落后饿肚子饿死许多人。改革之前就是例子。注意:要以国土完整百姓的生活为准。”
这显然是一个天大的误会。
社会主义需要雷锋,但是社会主义更强调的不让雷锋吃亏。
社会主义为什么要实现按劳分配?因为社会主义要体现最广泛的劳动者的利益要求,那就是劳动所有权的要求。因此,社会主义并不违反人性,相反,社会主义是最广泛地体现了人性:劳动人的人性。
一,社会主义以实现公有制为前提,但所有制的重点是“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关注的是个人利益。
马克思的社会主义,通常我们所说的科学社会主义,重点是什么?长期以来,理论界都把生产资料公有制当作主要的探讨对象。而在事实上这是违背马克思的原意的。
1,什么是社会主义所有制?
在《资本论》第一卷,马克思是这样说明的: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的资本主义占有方式,从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对个人的、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第一个否定。但资本主义生产由于自然过程的必然性,造成了对自身的否定。这是否定的否定。这种否定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而是在资本主义时代的成就的基础上,也就是说,在协作和对土地及靠劳动本身生产的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的基础上,重新建立个人所有制”(《资本论》第一卷第832页)。
在这里,马克思明确地给我们指明了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
第一,不是重新建立私有制;
第二,是在协作和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基础上;
第三,是重新立个人所有制。
在这里告诉我们,1,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不是重新恢复封建社会的小私有制形式;2,社会主义所有制一种个人所有制;3,社会生产是由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两个方面构成的。既然社会主义这种个人所有制是以生产资料的共同占有为基础的。那这里的个人所有制,就是生产劳动的个人所有制。
2,社会主义的重点是要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投入个体所有制。
我们知道,马克思恩格斯把资本主义所有制叫做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为什么可以把资本主义所有制称为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呢?
因为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与其生产条件相分离,他只占有自己的劳动力。因此,劳动力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通过劳动力商品化来实现的,即通过劳动者把自己劳动力作为商品出卖来实现的。当劳动者在市场上出卖劳动力之后,进入生产过程之后,劳动力的使用就归资方所有,因此,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的生产资料和生产劳动都是属于资产者所有的。因此,资本主义所有制可以称为资产阶级所有制或资产阶级私有制。
正因为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力的商品化,客观上消去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生产主体地位,因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所体现的是资产者利益要求的过程,即体现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的过程。因此,资本主义生产的重点是财产增殖,而资本主义制度所体现的是资产者对财产增殖的利益要求。因此,资本主义制度的重点就是体现资产者对个人利益的要求一一即对资产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而从上面的引用可以看出,在马克思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定义中,社会主义所有制的重点并不是如我们习惯性想象的那样,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而是劳动者的个体所有制。这与大多数人对社会主义所有制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除了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马克思提出的社会主义所有制定义之外,我们可以再读一读《哥达纲领批判》一书。这本书中马克思谈的主要是按劳分配,也就是劳动者个体所有制内容的具体展开。
为什么社会主义要实现按劳分配呢?
因为社会主义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但没有改变生活消费的个体性。因此,作为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仍然具有个体的性质。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反映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投入劳动量的差别,并在管理上和分配上把这种差别体现出来,因此,社会主义就必须采用按劳分配来体现生活消费的个体性的特点,必须采用按劳分配来体现以生活个体性为基础的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一方面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所有者,从而使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另一方面又消除了人们在资产所有方面的差别,从而使人们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的差别主要表现为劳动所有方面的差别。因此,使体现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利益要求成为必然。从这个角度看,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就在于消去了资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就在于消除了产权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意义,在于它是消灭资产所有权、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形式。
在《哥达纲领批判》一书中,马克思详细分析了在公有制条件下的劳动者的行为方式:那就是用自己为社会提供的劳动换取相应份额的消费价值量。
二,在社会主义实践中是如何体现劳动者的劳动投入的个人所有制的?
从社会主义实践看,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企业,如果它所建立的是劳权制度,那么,这种企业形式所体现的确是劳动者的个体所有制:
以土地为公有制的承包户,按照“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的分配模式进行分配。这种个体经营形式,是以土地为公有制的基础上的个体经营方式,它所体现的恰恰是劳动者的个人所有制:利用公有的土地,通过自己的劳动取得消费品或消费价值来满足自己和家庭的需要。
生产队是以土地和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集体经营方式。由于是集体劳动,因此生产队采用工分制,在生产过程展开的同时对劳动者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劳动量进行计量;到年终时根据劳动者的工分累计总量占集体工分总量的比例,来进行生产队成果的分配。在这里,以工分为形式的按劳分配制度,较好地体现了劳动者劳动投入的个体性质,满足了劳动者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利益要求。
三,集体经济的基础不是假定大家没有私心,而是建立在人人需要满足个体消费需要的利益要求上的。
有一种说法,认为“生产队的优势者建立在假设的基础上,比如:假设大家没有私心,一心为公;假设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假设大家都各尽所有……”。这种看法完全不符合实际。生产队为什么要采用工分制来进行社员劳动投入的差别反映并进行产品分配?因为它的出发点是每个社员都是以生活个体性为基础的,一方面他有与别人有不同的消费需要;另一方面他又有与别人不同的劳动投入能力差别,作为劳动人,其行为方式即是用自己的劳动投入取得相对应的消费品或消费价值。因此,能不能反映社员投入劳动量的差别并在产品分配上反映出来,决定着社员能不能充分发挥劳动潜力。正因为如此,才有工分制度的采用,才有社员大会和队委会领导下的管理体制。
生产队的制度,生产队的劳权制度,正是建立在每个社员都需要为满足自己个人和家庭的消费需要而进行劳动投入,而且这种劳动投入具有个体性的差别这个基础上的。因此,生产队的制度,即生产资料公有制+劳权制度体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劳动人)人性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劳动人”的行为方式的基本特点。
当我们谈到社会主义时,自然要谈到生产资料公有制,而一谈到公有制自然就离不开按劳分配。而公有制存在的意义,就在于为按劳分配的实现提供前提条件。而社会主义所以要实现按劳分配,就是为了体现个体差别和个人利益。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本来就是体现个体利益要求的生产方式,只是它所体现不是少数人的个体利益要求,而是绝大多数人的利益要求,它体现的不是资产者对资产所有权的个体利益要求,而是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个体利益要求。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所体现的都是个人的利益要求,区别在于社会主义所体制的是劳动者对劳动所有权的要求,而资本主义所体现的是资产所有者对资产所有权的要求。因此资本主义实现的是按资分配,而社会主义实现的是按劳分配。
比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社会主义实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类似于劳动力商品化的功能和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是通过劳动力商品化消去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性来实现的。因为劳动者把自己的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了资方,因而在进入生产过程时,劳动力的使用权已经属于资方所有,劳动者成为与其它生产资料一样的工具人,只是作为资产者满足自己利益要求的工具或手段;同样的道理,生产资料公有化的实现,客观上消灭了人格化的资产者,消除了人们在占有资产方面的差别,从而使所谓的产权在生产过程中失去了意义;没有人格化的资产者,没有了产权要求,自然谈不上资产者的主体地位,因此在社会主义生产过程中,劳动者成为唯一的生产主体,劳动所有权成为生产过程必须体现的权利要求;而生产资料则成为劳动者满足自己消费需要的工具和手段。
我们举个例子来说明公有制的功能和作用:在解二元一次方程时,我们必须先消去一个未知数X或Y,才能求得方程的解。因此,在解方程时,我们要通过加减消元法或代入消元法先消去一个未知数,然后求出另一个未知数,然后再进一步求出第二个未知数的解。社会生产方式要形成并能正常运转,它需要在生产劳动和生产资料两个方面中确立一个生产主体,从而使生产过程能够体现这个主体的利益要求。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通过劳动力商品化,消去了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确立了资产者的主体地位,并使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成为体现资产所有权的过程;反过来,社会主义生产方式通过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形式,消去了资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从而确立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并使社会主义生产过程成为体现劳动所有权的过程。
明确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在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形成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我们就不难理解,社会主义公有制性质上就是消灭资产所有权、实现劳动所有权的基本性质;就不难明白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所需要建立的应该是“谁劳动谁经营”的劳权经营制度,而不是什么国有国营的产权经营制度。
在十月革命以来的社会主义实践中,能够体现马克思社会主义的生产模式,就是我国农村产生的人民公社体制下的生产队模式。生产队模式不仅是实现了生产资料公有制(包括土地),而且同时建立了全面体现了劳动所有权的基本制度,即实现了以工分为形式的按劳分配制度和以社员大会、队委会领导下的队长负责制劳权管理制度的公有制经济模式。生产队采用“补偿消耗的、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都是自己的”生产结果分配模式,性质上是一种消费价值生产方式。在采用工分制条件下,社员按照自己的工分累计量占有生产队工分总量的比例参与生产队的年终分配,体现了劳动者劳动投入的个体性。因此,生产队模式正是体现马克思社会主义的典型的生产模式,体现劳动者劳动投入个体性的社会主义生产模式。
四,以奋斗者为本,不让雷锋吃亏的华为模式。
著名企业家任正非认为:“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方式发生了根本变化。过去是资本雇佣劳动,资本在价值创造要素中占有支配地位,而知识经济时代是知识雇佣资本。知识产权和技术诀窍的价值和支配力超过了资本,知本只有依附于知识才能保值和增殖”(《任正非:商业的本质》第151页,孙力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7年1月出版)。“我们建立各项制度的基本假设是,员工是努力奋斗的,而公司决不让雷锋吃亏”,“华为价值评价标准不要模糊化,坚持以奋斗者为本,多劳多得,你干好了,多发钱,我们不让雷锋吃亏,雷锋也是要富裕的,这样人人才想当雷锋”(《华为奋斗密码》第98页。杨爱国著,机械工业出版社2019年9月出版)。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第一线的企业家,任正非清晰地感受到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出现的生产力结构特征的变化,而且华为用自己的实践适应了这种变化。
华为能够按照“以奋斗者为本”、“长期坚持艰苦奋斗”的要求建立薪酬体系,并形成了激励员工努力奋斗的经营机制,事实上它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工资制度、突破了产权制度,突破了资本经营方式,突破了传统的股份制形式。华为为什么这么牛?因为华为按照企业发展自然需要,建立了能够“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行体制的过程中,突破了传统的主体观念、权利观念、制度观念和企业观念。华为本质上已经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公司了,而是一种“工社制”的新型企业了。
正如一位网友所说:“华为最厉害的不是它的技术,而是它的‘生产资料集体所有制’,华为是毛派企业,它真正实践了多劳多得、不劳不得,华为的制度力求没有任何人可以躺在资本的温床上吃血统利息”(今日头条:拈花一笑21502023-08-30 08:18)
华为30多年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并且以一企之力对抗以美国为首的国际敌对势力的疯狂打压和围剿,就因为华为从每个高管到每个基层员工,都把长期艰苦奋斗作为自己生存和发展的依托,他们走出了通常那种靠着积累财富进行盈利的资本经营方式!
产品的创新、服务的创新,客户的真正满意,都是需要实实在在干起来的。“以客户为中心”,使华为的生产经营活动围绕客户需要而展开,追求客户满意的经营结果。而“客户满意”的前提是每个员工都能以主动、积极、肯苦的状态投入生产活动、经营活动和研究工作中去,这必然要求能够反映劳动者的劳动投入状况,并在分配上体现多劳多得的基本要求,从而能够形成“员工满意”生产经营状态和工作状态,最终实现“客户满意”的企业状态。而一个企业在其生产经营过程中,做到了“客户满意”和“员工满意”,想不卓越都难!
【文/钟建民,本文为作者投稿,作者公众号:钟建民的理论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