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中国特色的经济危机与挑战

2024-12-17 3798 3
作者: jyk_123 来源: 红歌会网

  有人说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始终秉承“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又有经济基础稳、市场潜能大、生产能力强、消费后劲大、调控工具多、固定资产投资韧性强等诸多优势,怎么可能会存在经济危机呢?

  首先,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的社会性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在这种制度下,生产是为了资本的价值增值,而不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实际需求。当生产过剩的产品超出了月收入不足2000元的9亿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时,经济危机的发生就变得不可避免。这种危机不是绝对的生产过剩,而是生产的相对过剩,即相对于劳动人民的支付能力和资本价值增值的需要而言的过剩。

  ‌ 经过四十多年的“日攻一卒”,我国公有制和私有制经济占比,已经由1978年的99.1%和0.9%,变成2021年底的30.81%和69.19%,如果剔除混合所有制中交叉数据,公有制占比可能会更低。从官方宣传口径“民营经济”(实质上是私有制经济)占比“56789”,不难推测出公有制经济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产值上早已不占主体地位。

  既然公有制已经不占主体地位,我们就很难克服欧美市场经济体系的所有制缺陷,加之,我国的经济调控自始至终都没有摆脱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窠臼,“看得见的手”对“看不见的手”的宏观调控经常失效,“恒大”就是个很好的例证,从理论上讲,经济危机的发生也很难避免。

  其次,经济危机在我国的表象非常明显且已发生了明显的异变,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一般表现是:商品大量积压、生产锐减、工厂大批倒闭,工人大量失业、信用关系严重破坏,整个社会经济陷入极端混乱和瘫痪之中。其在我国则嬗变成全社会预期下降、消费能力和总体水平下降、底层收入人群陷入极端焦虑状态,整个社会经济陷入高度疲软或停滞状态,房地产市场的反复调控和成效无力就是很好的例证。加之,两极分化的加剧和海量社会财富抽逃并被转移到海外,更加剧了全社会的焦虑,导致不少年轻人看不到希望和向上的动力,纷纷选择不婚、不育、“佛系”和“躺平”。

  第三,单个企业生产的有组织性同整个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是经济危机无法避免的主要矛盾。以中国楼市发展为例,单个企业的生产,在资本家的统一指挥下,是有组织、有计划的;而整个社会生产却基本上陷于无政府状态。社会再生产过程中比例关系失调,特别是生产与需要之间比例关系的失调,是私有制所造成的恶果。在私有制占主体地位条件下,企业们各行其是,产、供、消严重脱节,比例失调,是生产运动中的经常现象,而按比例发展,则是生产运动中的个别情况,比例严重失调是引起经济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我国供给侧改革难以奏效的主要原因之一。

查看余下4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