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牛石:毛主席的民主情怀
毛主席一生,无论对人对事,始终恪守一个原则,虔诚待人,广采博取,充分尊重与吸纳他人正确的思想观点,同时,也决不把自己的观点与经验强加于任何人。遍览《毛泽东年谱》,这样的事情随处可见,俯拾皆是。
首先,对党内同志,毛主席充分发扬民主,绝不独断从事。长期革命斗争与建设实践中,每有重大政策或重要文件出台,毛主席都是在深思熟虑之后,亲自草拟或委托身边工作人员草拟出详尽的内容与条款,然后召开不同层级的党内会议,让大家反复研判,充分讨论,各抒己见,最终形成高度共识。这些政策文件的最终定稿,最先必由中央政治局常委讨论审定,再由政治局会议或扩大政治局会议集体讨论,最后再交各给地方各中央分局及省市讨论,有时甚至还要延伸到地市县,广泛征求最广大人群的意见。最后,在党内外形成高度一致意见前提下,才印发全党全国,号召大家认真学习,贯彻落实。
这方面最典型的便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出台过程。严格意义上讲,这部宪法高度凝聚着毛主席毕生的心血,它充分体现了人民当家作主之后国家根本制度、根本性质与人民应当享受的各种权利的全面确立。草拟新中国第一部宪法过程中,毛主席特意向中央请假,亲自带领宪法起草班子,暂时避开国内外各种事务缠绕,来到环境幽静的西湖边上,全身心地投入到这项伟大的工程中去。可以说,第一部宪法的最终产生,几乎是毛主席一生全部理想信念与智慧的最生动最立体结晶。或者说,如果没有他的亲力亲为,这部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以人民为核心的国家大法就不可能那么快形成,或者说就不可能得到全国人民的一致拥护。新宪法一经完成基本框架,毛主席绝没有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党和国家,而是广泛征求党内外与社会各界意见,虚心接受大家的批评、监督、建议,最终,使得这部意义非凡的国之大法得以横空出世,为中华民族伟大史册上增添了最为出彩的一笔。
其次,对各民主党派人士和各界朋友给予充分尊重,虚心向他们讨教革命与建设的意见。党和国家每有重大事情要做,每有重大政策出台,必要广泛征求各民主党派人士的意见,充分听取他们合理化的意见和建议,科学吸纳其中的真知灼见,然后融入党的政策法规之中,在实践中大力提倡、积极推广,充分为革命与建设所用。
还在抗日战争处于相持阶段,身居延安的毛主席,一边日理万机地处理党内外、军内外的重大事情,一边著书立说、草拟电文,引领并指挥各敌后根据地的对敌斗争与地方工作。由于日伪顽对包括延安在内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事实严密封锁,中央机关和八路军、新四军及各抗日游击队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物质短缺困难。为了克服困难,渡过难关,尽早迎来国家与民族解放,毛主席、党中央向全党全军和各抗日根据地发出号召:自己动手,丰衣足食。一时间,党内军内外群起响应,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就此开始。这一伟大的生产自救措施,不仅极大地唤起了抗日军民的生产劳动热情,更极大地推动了各抗日根军地的发展壮大和抗日军民的斗争意志。与此同时,毛主席还虚心接受了党外爱国民主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的建议,对包括中央机关在内的各抗日根据地,发出精兵简政号召,合并行政机关,裁减机关冗员,提高办事效率,减少经费开支,支援抗日前线。李鼎铭先生这一建议,不仅被毛主席高度重视和虚心接纳,更让毛主席念念不忘。后来,他在张思德的追悼会上,曾不无感慨地说:"精兵简政"这一条意见,就是党外人士李鼎铭先生提出来的;他提得好,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采用了。只要我们为人民的利益坚持好的,为人民的利益改正错的,我们这个队伍就一定会兴旺起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