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新开:他们是开国将帅中的“外国人”
开国将帅的人生及从军经历不尽相同,比如有5名元帅、3名大将、7名上将、9名中将、32名少将,曾分别在法国、苏联、日本、英国留学;还有归国华侨,分别来自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印尼、澳大利亚等。所以,不要再说什么“土八路”了。
鲜为人知的是,在开国将帅中有多名“外籍”将领。
1、归国的双重国籍少将——徐介藩、唐铎
徐介藩在1924年因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随后考入黄埔三期步兵科,又考入广东航空学校;1926年奉派到苏联,先后在红军航空理论学校、第二飞行学校、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
毕业后,徐介藩被分配到苏联保卫部门,先后在符拉迪沃斯托克、乌苏里斯克从事反特工作,其间转为苏共党员,于1936年加入苏联籍。
“七·七事变”爆发后,徐介藩辞职回到莫斯科,向中共代表团提出回国参战的请求,但被安排到共产国际干部部工作。在此期间,他受到王明支持者的批判,甚至被关了禁闭。在1943年共产国际宣布解散后,他被调入苏共中央联络部国际部从事秘密工作,后担任中国问题主任参谋。
1948年3月,经苏联方面批准,徐介藩回到阔别22年的祖国,同行的有苏籍妻子和3个女儿。此后,奉派回到苏联赤塔筹建中国总领事馆,又奉派赴朝鲜战场,出任志愿军司令部办公室主任兼翻译。
1952年11月,徐介藩奉命参与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的建院工作,原拟任空军工程系主任,恰逢唐铎回国,便改任装甲工程系任主任;1956年,他与黄埔军校学弟林彪的前妻张梅结成伉俪,并将继女视为己出。
1955年,徐介藩获授大校军衔,1961年晋升少将。1983年4月16日因病去世,享年82岁。
唐铎15岁时赴法勤工俭学,因参与革命活动被遣送回国,于1924年考入国民革命军军事飞行学校。
1925年,唐铎奉派赴苏联第二飞行学校留学,并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毕业,在苏联空军第6旅第18航空飞行大队任中尉飞行员;1934年,考入苏联空军最高学府茹可夫斯基空军工程学院。其间,由于中共旅欧支部被取消,他转为苏共党员。
1938年,唐铎竟然遭到逮捕,并被开除党籍、军籍、学籍,只因他曾为苏联同学翻译了一份日文药品说明,结果被举报为日本特务。其实,在日文中有许多汉字,中国留学生能够大致翻译并不稀奇,但那时正值“大清洗”的激烈时期。直至一年后,在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任弼时的干预下,他才获释重返军校。
在二战期间,唐铎参加了白俄罗斯战役、波罗的海战役、东普鲁士战役,同机战友先后有5人伤亡,他却毫发未损,也未损失飞机,并创下了一天出战6次的纪录,荣获苏联卫国战争勋章、红旗勋章、列宁勋章,直至升任白俄罗斯第三方面军第1空军集团军第74团实习副团长。战后,他被调任苏联彼尔姆空军技术学校中校教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