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年前在朝鲜打的这一战!中国人真的是扬眉吐气!
“主席决定志愿军入朝之举,实是万分英明的、有远见的决定,事至今日则已如黑白之分明。如果当时要让我来决定,我则会偏于‘苟安’!诚如主席所说,不仅不要近视、短视,而且必须远视、长视。决不可以只顾眼前的,忽视了前途、远景!‘高瞻远瞩’盖指此也。”当时任中共中央办公厅主任的杨尚昆,在他的日记中如是写道,那还是在志愿军刚入朝连续取得了两个战役胜利时。
然而还在一年多以前,这个饱经战火、刚从尸山血海中诞生出来的国家,才刚宣布建立,就又要面临一场前所未有的考验,这一次,它的对手是当时世界上最强的资本主义国家!美国悍然发动侵略战争,进攻朝鲜人民共和国,中国也有唇亡齿寒之感,可是当时中国的条件简直是糟到了极点,几十年的战争打得这个国家千疮百孔,纯属一个烂摊子。中央决策层的首长大多数都不同意出兵朝鲜,为什么呢?
1950年,美国的钢产量是中国的146倍,工农业总产值是中国的280倍,它有原子弹和世界上最先进的武器装备,最强的军工生产能力,最现代化的海陆空立体作战体系。就连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也不愿意为了朝鲜而跟美国彻底闹翻。中国出兵会不会导致同美国直接对峙?美国轰炸重工业基地东北和内地大城市怎么办?甚至说万一出师不利呢?这些都是需要十分慎重考虑的问题,稍有疏忽,都会造成不堪设想的后果。
毛主席作为最后拍板人,当时会是怎样考虑的呢?战或不战,这是个问题。
这本《毛泽东与抗美援朝》就将给我们揭开历史神秘的面纱!
在这本书中,一共有17个章节,主要讲述了抗美援朝战争的起因、中央领导层的决策、出兵的战略布署、主要战役的发生经过、谈判中的诸多坎坷、最后的胜利等几个方面。
比如在决定是否出兵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多数的与会者都不赞成出兵或者有疑虑,理由是中国刚刚结束战争,经济十分困难,亟待恢复;新解放区的土地改革还没有进行,土匪、特务还没有肃清;我军武器装备远远落后,更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在一些干部和战士中存在着和平厌战思想;担心战争长期拖下去,我们负担不起等等。
听完大家的发言,毛主席说了这样一段话:“你们说的都有理由,但是别人处于国家危急时刻,我们站在旁边看,不论怎样说,心里也难过。”
在这次会议中间,彭德怀赶到了会场,他毫无思想准备,会议内容事先也不知道,因此只是侧耳细听,没有发言。第二天上午,毛主席将彭德怀叫到办公室,作了一次情真意切的讲话。彭德怀表示拥护毛主席出兵的决策。下午的会议上,仍然有两种意见。在别人发言之后,彭德怀说:“出兵援朝是必要的,打烂了,等于解放战争晚胜利几年。如美军摆在鸭绿江岸和台湾,它要发动侵略战争,随时都可以找到借口。”会议最后决定,由彭德怀率兵入朝作战。
后来毛主席对金日成讲起这件事的时候说:“我们虽然摆了五个军在鸭绿江边,可是我们政治局总是定不了,这么一翻,那么一翻,这么一翻,那么一翻,嗯!最后还是决定了。”这毛主席对当年中央政治局关于出兵援朝决策过程的一个形象描述,这是何等艰难的决策啊!这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是少有的。
总的说来,这是一本对抗美援朝战争作大略总结的书,比较粗略。它除了对上述事件的描述,还特别收录了毛主席给斯大林、周恩来、彭德怀、高岗、金日成等人的电报,发给军队的命令、指示,以及对整个战争作的总结。比如“不能速胜则缓胜”、“零敲牛皮糖”、“边打、边稳、边建”等等对战争进程作出了重大影响的方针与政策。
除此之外,还给大家推荐这本《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这本书就是非常详细的描述了抗美援朝的发生到结束,从朝鲜内战爆发,到美国决定干预朝鲜内战,到金日成决定奋起决战,再到杜鲁门拟定入侵朝鲜的决策等等,相比前一本书,这本《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更相当于是作具体的补充,视野更宽广,包含了国内国际,即囊括了朝鲜和美国的情况。
它对每一场战役的参战人数、战术布置、英勇事迹、装备对比等详细的敌我情况都作出了精细的补充。
如果说《毛泽东与抗美援朝》是大纲,是领导层的决策谋划,是本是源。《北纬三十八度线--彭德怀与朝鲜战争》就是具体的执行落实,详细入微,为枝为叶。看毛主席凭什么豪迈霸气地说出那句著名的“他们要打多久,我们就跟他打多久,一直打到完全胜利!”,看彭德怀如何满怀激动地写下那句“38军万岁!”,看我们的前人是如何打得不可一世的美帝国主义者、五星上将麦克阿瑟垂头丧气地说出那句“谁想跟中国军队打仗,一定有病!”来的。
看美军这支号称全世界最为现代化的立体作战部队是如何败在靠两条腿走路、步枪战斗的中国人民志愿军手里的,看毛岸英从参军到牺牲的整个事件的经过,这两本书绝对不容错过!数量有限,都是刚到的新书,感兴趣的同志一定要快点了!
重读老旧书∣好书都在这!
长按并识别二维码,更多精彩好书,
添加新客服(17791526186)就能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