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光辉:历史虚无主义的三件“外套”

2023-03-27 2587 3
作者: 赵光辉 来源: 中国历史研究院

  历史虚无主义将“历史细节”脱离历史语境对待,或将之放大为“历史整体”,其实是重构甚至伪造了历史。对此,人们必须运用头脑、擦亮眼睛,才能避免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要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加强思想引导和理论辨析,澄清对党史上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模糊认识和片面理解,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坚强领导下,历史虚无主义泛滥的势头得到坚决遏制,科学历史观和正确党史观不断弘扬,舆论风气焕然一新。在这种情况下,历史虚无主义越来越隐蔽,不断穿上新“外套”,改头换面,花样翻新,从而更具迷惑性。

  “秘史”外套

  历史虚无主义特别偏爱“秘史”。所谓“秘史”,一般指未公开的历史,就其内容、形式、特点及受众心理等方面来说,更易引起人们关注。“秘史”大多涉及政治内幕、权力斗争和政治人物的生活尤其是私人生活等。在这些方面,一般人不易得到有效信息,又难以作严密推理,这就为某些人利用这个特点随意操弄,以达到某种不能明说的意图提供了方便之门。例如,有人根据只言片语,随意剪裁,绘声绘色描述党内领导人的权力斗争,明明是关涉不同理念、原则、立场、战略和策略等重大问题的争论,却被歪曲成你死我活、尔虞我诈的权术之争,甚至是钩心斗角、肮脏的权力交易。这与严肃的史学研究为说明某些少为人知、扑朔迷离的问题而认真考订事实、厘清因果、评定是非是完全不同的。

  “秘史”这一表现形式,自古有之,而近年荧屏中各种秘史剧如《康熙秘史》《孝庄秘史》《杨贵妃秘史》《太祖秘史》等广泛传播,进一步扩大了“秘史”的生存空间。历史虚无主义大概从中受到“启发”。他们笔下的“秘史”可能是片段性事实,也可能是片段性事实基础上的虚构,或者是没有任何事实依据的虚构。如果是作为文学作品,在不违背基本历史事实的情况下,一定程度的虚构是可以的。问题是,一些人以更隐蔽的手法、更迷惑的手段,引诱读者把这些虚构当作“信史”,让读者在了解内幕、窥探秘密的快感中对历史人物和事件产生不同认知,达到歪曲历史、否定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的目的。

  “艺术”外套

  艺术是人们把握现实世界的一种方式,最基本的功用在于审美方面,艺术家通过创作表现和传达自己的审美感受和审美理想,受众通过欣赏满足审美需要。这一情形容易给人们造成一种误解:艺术不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历史虚无主义就是利用艺术相对远离意识形态的特点完成历史叙述的“艺术化”,为错误观点、言论等披上“艺术”外套,出现在受众面前。

查看余下56%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3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3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