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上天 | 说说比运10早生六年的风庆轮截然不同的命运
2023年5月28日,国产民航大型客机C919商业首飞,这一刻迟到了40年。新中国首架大飞机运10的下马,是中国人民永远的痛。
洋奴们对运10的诋毁和贬低从40年前持续至今,然而他们改变不了首架运10在“130个起落,170个小时飞行,并多次飞抵西藏运送救灾物资”的过程中并未出现机毁人亡的重大事故的事实。
运10即便不完美,还存在缺点,但这些缺点完全可以在技术迭代过程中进行升级、改进;运10即便再不“成熟”,运10项目都绝不应该下马;运10哪怕不能交付批量使用,也应该做到“研制工作不能停,队伍不能散、成果不能丢”,波音和空客成功的关键,就是几十年的技术积累,浩如烟海的数据库、强大而完善的设计实验体系、极为成熟的反馈——修改——使用——反馈的进化流程以及高素质高水平的大规模技术人员群体。
然而, 运10项目最终却走向了最糟糕的结果:几乎所有的设计和实验资料数据都被销毁,生产线被彻底拆除,工装设备被拆毁后作为废铁处理掉,研制队伍解散……全国21个省、市,262个单位集体创作、密切协同,十几年技术攻关的成果付诸东流。
而这样的“摧毁”是“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派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派的几乎一边倒地碾压,没有遭到任何有效的争论与抗争;出生晚了六年的运10(1980年9月26日首飞)与国产万吨轮“风庆轮”最终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1963年,中国第一艘万吨轮“跃进号”首航因为触礁不幸沉没,对万吨轮建造事业的打击十分沉重。
不过,两年后万吨轮建造事业开始顺利起来。1965年由江南造船厂造的东风号远洋货船交付试航,1969年第一艘万吨油轮大庆27号下水。
20世纪70年代初,石油能源危机影响到世界各国,使运输业萧条,远洋运输也不景气,一条二手的万吨级的轮船花原价的20%就能买来;加之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缓和,帝国主义放松了对新中国的封锁,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运输部门提出要买一批二手外轮。
如果只是单纯地买一批二手外轮也不是什么问题,然而在暂时有了二手外轮可买的情况下,运输部门的官僚就开始对国产万吨轮横挑鼻子竖挑眼。
交通部所属的中国远洋运输公司上海分公司买下风庆轮后认为:该轮的主机性能不适于远洋航行,规定其只能在近海航行,这等于从事实上扼杀了国产万吨轮。
船厂工人得知消息后贴出大字报,要求允许风庆轮远航,令远洋运输公司诧异的是,自己公司的海员竟然也要贴自家的大字报。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