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泛舟 | 热爱劳动,拥抱幸福

2024-02-26
作者: 走正道行远路 来源: 走正道行远路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在此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全国上下如火如荼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独具匠心的劳动教育实践。为加深营员们对劳育的认识,养成日常劳动锻炼的习惯,“走正道行远路”2023年落实新时代教育方针夏令营举办了《热爱劳动,拥抱幸福》主题讲座。

图片.png

  1、从理论层面重新认识劳动

  (1)劳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

  猿类为什么可以从四肢行走到两脚行走?为什么只有人成为了有高级思维的动物?100多年前,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告诉了我们——劳动创造了人本身!

  大约5500万年前,类人猿在攀援的时候,手从事了和脚不同的活动,同时,在地上行走时摆脱了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这就完成了从猿转变到人的决定性一步。但是,和人最相似的猿类的手和经过几十万年的劳动而高度完善化的人手之间,仍然有巨大的差别。因此,我们的祖先在从猿转变成人的好几十万年的过程中,逐渐学会了使自己的手适应了一些特殊动作。渐渐的,手变得自由了,能够不断获得新的技巧。在相关律的作用下,人手的逐渐灵巧也反过来作用于人体的其他部分,同时,社会成员也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

  语言也从劳动中并和劳动一起产生出来,和劳动共同成为使猿的脑髓逐渐变成了“人”的脑髓主要的推动力。脑髓和为它服务的感官、愈来愈清楚的意识以及抽象能力和推理能力的发展,又反过来对劳动和语言发生作用,为二者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不断更新的推动力。劳动的发展也使社会成员更紧密地互相结合起来,人类社会的文明程度由此不断提高。

  因此,从历史的角度看,劳动创造了人,从而创造了人类社会。

  (2) 劳动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作用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劳动又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我们借助心理学进行理解。陶行知说:“手脑一块儿干是创造力教育的开始,手脑双全是创造教育的目的。”其创新教育的概念,就是将行和知、手和脑统一起来,让受教育者在行动和思想的相互作用之下,迸发创造力。

  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在人的心理发育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劳动过程中伴随着我们对世界的体验、社会的体验、人的体验,这个“人”包括情感等很多方面,这些体验使我们形成了生命的原动力。劳动除了在生命原动力方面起着根本性的作用之外,情感能力、感悟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等能力的得来也都离不开劳动,劳动是特别根本的。

  劳动教育具有独特的意义,牵一发而动全身。我们在接受劳动教育中,一方面让自己与世界充分接触,用身体去体验物理和心灵的世界,用全部感官去认知和学习;另一方面我们在劳动中愉悦身心、强健体魄、增强意志力,涵养吃苦耐劳精神,提高欣赏美和鉴赏美的能力。通过劳动,我们更能感受到,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好的物质和精神条件不会从天降,天上掉下来的馅饼是别人创造的,没有付出过自己的劳动很难体会享受成果的幸福,过程中的乐趣也与我们无关了。

  教育以“人”为根本立足点,“人只有受过恰当教育之后,才能成为一个人。”夸美纽斯的这句教育经典名言,深刻洞见了教育对于人性的生成意义,其中,劳动教育是一个人成长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要手段。

  (3)我们当下对待劳动的一些观念

  在日常生活中,鄙视体力劳动是很常见的现象。“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这些观念使得我们对体力劳动本能排斥。这些观念往往来自于封建社会的错误幸福观——劳动有高低贵贱之分,从事脑力劳动的人比从事体力劳动的人高人一等。尽管这些观念是物质资料不充裕时期的社会分工产生的社会意识的必然,但这些观念目前仍渗透在社会中的方方面面构成对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一种拖累。同时,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精细化的分工使得劳动单一化、重复化,部分异化的劳动并不是幸福的源泉而成为了痛苦的源泉。此外,随着生产力的极大发展,体力劳动开始不再是生活的必需品,越来越多的人有条件脱离体力劳动去谋取生活资料,也失去了通过体力劳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机会。

  虽然这些观念在新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不断受到改变,但“四体不勤,五谷不分”仍然是学生群体中的普遍现象。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也表示了忧虑:“现在,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不珍惜劳动成果、不想劳动、不会劳动的现象。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图片.png

  2、理解劳动的幸福

  劳动创造了人,在个人成长过程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更是幸福的源泉。劳动帮助我们养成勤俭节约、遵守规则、互相合作、诚实守信的美德,增强我们的体魄,激发创新能力,发现世界的美好,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集体主义精神,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

  但要想真正体会劳动的幸福,还需要克服几个基本问题。

  第一,调整轻视、鄙视劳动的问题。认识指导行为,观念影响对生活、对世界的体验。轻视鄙视劳动的观念在社会上根深蒂固,潜移默化中阻挠着我们对劳动幸福的体验。必须从认识上做调整,真正树立起热爱劳动,劳动光荣的认识。

  第二,通过实践解决光说不练(理论脱离实际)的问题。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劳动的幸福不能仅从理性上理解,只有真正实践起来,去亲身体验劳动的过程,从感性上把握,才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幸福。

图片.png

  那么,什么样的劳动是幸福的劳动呢?

  夏令营中有很多幸福劳动的例子。比如前期搬运物资。首先,可以体会崇高与自豪。物资能否顺利运到是夏令营正常开展的前提。由于事关千人的日常生活,物资运输的量非常大,大到必须用两辆15米长、3米多宽的超大货车才能装完。几十号人要辛苦地干上一整天才能忙完,用疲惫交加、汗流浃背形容不为过。然而这很容易让人叫苦不迭的劳动,通过转念想想,我何曾想过自己能干这么多活?又何曾干过如此大的工程?全营同学吃饭有碗筷,上课有马扎,睡觉有温暖的被窝,这可都全指望我们呀,顿时就有了力量。当我们承载全体营员的期待,带着成吨的物资,驾着大车跨越几千公里,翻越万水千山,看着它们整齐地出现在营地时,仿佛一条巨龙,一支雄壮的队伍,这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呀。其次,在复杂的劳动中,能力素质得到了提升。要知道,搬家可是个系统的工程。清点物资、联系车辆、装车、长途运输、卸货、仓储、联系相关人员取件,环环相扣,每个环节都要仔细考虑和准备。比如清点物资,得考虑我们需要什么,要搬多少,哪些是必须带上的,哪些是备选的。联系车辆要考虑如何找到价位最合适的,靠谱的司机,需要到处与人沟通联系。装车时要考虑物资如何有序的摆放在固定容量的车厢中,如何实现空间的最大化利用。运输途中还要提前找好卸货点、安排好仓储,组织人员卸货。搬家环节多而复杂,每一步都必须认真思考,周密考虑,沟通协调各方面配合,还要提高效率保质保量完成,这锻炼着我们方方面面的素质和能力。再次,在劳动过程中,理解他人、相互配合非常重要。建立人与人之间良好的协作关系不仅能够降低劳动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更能同时体验劳动的乐趣。如果几个同学相互之间没有配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比如卸货时只考虑自己怎么便利,一撒手物资就丢下去了,很容易给后面的同学造成困难和危险。

图片.png

  总之,搬运物资的劳动不可谓不辛苦,但在同学们火热又有序的共同劳动下,这些困难条件都转化为了崇高感和幸福感。这样的劳动实现了对生命原动力、人际关系、手脑并用、情感能力、英雄主义与浪漫主义的全面提升,认真完成这个过程,我们得到的是全方位的提高。

图片.png

  劳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一旦克服,就会逐渐养成克服困难的心理惯性,增强信心,提高生命动力。而要克服劳动过程中的困难,充分体会到劳动的幸福,就必须全心投入、细致观察,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创造生活、用心用情和提高审美能力。比如打扫卫生,我们可以花点钱请专业的家政公司将窗户内外擦得干干净净,但这就失去了劳育的机会。我们夏令营所有的活动都是自己设计创造的。宿舍装饰奉行勤俭节约的原则,花有限的钱实现美观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一位同学的做法让我印象深刻,她在整理宿舍时,用两个矿泉水瓶做成简易的花瓶,插上了清新的小洋甘菊;洗发水、牙刷也摆放得非常整齐,令人赏心悦目。细心观察,我们的身边有许多热爱生活、用心生活的同学们,他们通过自己的巧思妙想和劳动创造提高了生活质量。他们是生活的艺术师,是生活的创造者,更是生活的享受者。

图片.png

  而通过“土豆的一生”,我们能够理解一个完整的劳动过程。首先是种土豆,将土豆切成小块,埋在土里,施肥浇水,土豆就会发芽、茁壮成长。成熟以后,挖土豆开始了。在拿锄头的时候,为什么一只手在前一只手在后,要两脚分立的站立?这是因为后边的手作为支点起固定作用,前面的手握住翻动就不费力,站立的姿势也是为了安全和更好地发力。而劳动中的许多细节都暗藏玄机。比如一般不直接用锄头来挖,锄头挖容易损伤土豆,但用锄头先把土刨松,用手翻出来,这样就不会损伤土豆。接着,削土豆也有诀窍。关键是要将手腕抬起来,另一只手转向,削一半后翻过来,既省时又省力。当然也可以将土豆紧握在手心,另一只手握住筷子,用筷子的棱角线往内刮,土豆皮很容易被轻轻地刮下,省时省力且一点也不浪费。

图片.png

  切土豆丝也有很多需要注意的地方。单手握刀柄时,手指在一侧,很容易导致左右偏离,落刀不稳。而将小拇指和无名指紧握刀柄,中指和大拇指紧过刀身,伸食指作为辅助,刀就会稳很多。切的时候,可以先切一小片土豆粘在刀的右侧,这样可以非常有效的防止粘刀,这个方法对于新手来说特别实用。切的过程中保持菜刀90度垂直,保证土豆片厚度均匀。然后将土豆片推平,越平越好,同样保持菜刀90度,这样才能切出厚度均匀的标准土豆丝,这样炒菜时可以保证土豆丝熟度一致。随后,将切好的土豆丝泡在水里,防止与空气接触后氧化变色,多清洗几遍去掉表面淀粉,这样土豆丝可以保持24小时不变质,然后按照不同的搭配和做法,就能变成美味的菜肴。你看,“土豆的一生”藏了多少学问和技能?埋了多少彩蛋?不亲身体验,用心参与和浇灌,就不知要错失多少美好。

  劳动的每个环节充满了智慧,把这些环节都处理好,带给我们的是观念的优化,技能的提升,身体素质的强健,更是全过程的审美体验,而这就是劳动的幸福。

  3、通过劳动创造积极的集体生活

  集体生活是指一群人在一起共同居住、学习、工作的生活方式,2人以上的生活即可称之为集体生活。家庭、班级、学校、社区等,几乎每个人都生活于某些集体中。要想把集体生活过好,首先需要有积极向上的集体氛围,而不是消极自私的氛围,集体氛围积极向上,人人都乐于奉献、懂得感恩,更容易团结在一起。第二要重视劳动。

  建设氛围最好的途径莫过于集体劳动。比如父母上班非常劳累,作为儿女的我们可以分担家务、主动建设家庭,在劳动中共同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家务劳动中我们也可以借用“三八作风”:首先保证正确的方向,也就是以幸福最大化为方向。幸福不能只停留在吃喝玩乐,更要追求心理层面的高层次幸福感;把握好方向的同时,辅助以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要不辞辛苦地做好家务劳动;还要有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做家务的过程中认真思考;此外,再把握好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度,该严肃时要严肃,该玩时就投入玩。家庭卫生打扫累了,一起唱个歌、看看电视也是很好的休息方式。

图片.png

  还有一个需要重视的方面,即在劳动中提高要求,勤总结、勤思考。我们在劳动中有时对自己的劳动要求太低,没有体会过高水平、高要求的劳动。一次和家人包饺子,他一个人包饺子的速度,我们几个人都追不上。家人不断催促,我们使劲追赶,十几分钟以后速度就提上来了,包饺子的质量也逐渐提高,大家也越包越起劲、越投入,这就是高水平的劳动。我们在劳动过程中勤总结、勤思考,也能够获得更多的收获。

  大家不仅要学会做集体生活的参与者,也要善于做好引导者,带领彼此共同创造劳动的幸福。

  劳动到底是辛苦的还是幸福的?我们说,吃苦不是主动的追求,但是我们要具备吃苦的能力,因为没有人能保证自己一辈子都顺风顺水,要把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艰苦奋斗的精神作为自己人生的必修课。更何况,劳动不只是吃苦,还是幸福的源泉。

  “走正道行远路”夏令营十分重视发挥劳动的育人功能,开展了厨房帮厨、讲堂搭建、物资搬运、设施修缮、卫生整理等丰富的劳育实践,同学们手上的茧是吃苦耐劳、勤于思考的最好证明。除实践积累外,同学们还通过交流探讨进一步理解劳动和幸福的关系,逐渐体会“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

  希望大家以后能够更加踊跃地投身到劳动实践中,在劳动中认真思考、用心用情,培养情感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在手脑并用的过程中强体育美。

图片.png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