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建民| 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学核心范畴:劳动所有权
进入21世纪之后,理论界一直在讨论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刘荣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选择的理论范式与实践基础》一文。文章对学术界就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逻辑起点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并提出了他自己的观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主要有七种。(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论。(2)“公有制”论。(3)“社会主义商品”论。(4)“剩余产品”论。(5)“国家”论。(6)“以人民为中心”论。而刘荣材自己则提出了‘社会主要矛盾’论。近几日又看到了周文、代豆豆《中国特色政治经济学逻辑起点再讨论》的论文,文章中分别介绍了以“商品”、“国家”、“生产关系”、“人民”等四种观点。
对此,我想说的是,以上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的研究,包括刘荣材同志的研究,都没有抓住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变化的关键所在,都没有明确社会主义生产方式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特点所在,因而以上的诸种观点及研究,未得其要领。要从根本上认识社会主义经济学区别于资本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首先需要认识社会主义生产力区别于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基本特点与发展要求。明确了这个特点和发展要求,社会主义经济学的逻辑起点也就很容易就找到了。
在几乎是所有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开头总要说一说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的基本原理。但是,几乎是所有的教科书,都几乎都把生产资料所有制与产权及产权制度当作生产关系的基础来讲述。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吴树青为顾问、以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最为典型。
逄洪林刘本《政治经济学》(即由逄锦聚、洪银兴、林岗、刘伟主编的,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9月出版的《政治经济学》,以下相同),该书第一篇是“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第一章,题目是“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第一节讲了“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第二节讲的是“所有制与产权”,分别讲了: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上书第20页),主要内容是讲了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整个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它决定并支配着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决定着产品的分配和交换关系”,指出了生产资料所有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征;然后是进一步讨论了所有制与所有权的相互关系。二,“产权和产权制度”(上书第21页)主要讲了产权的基本概念及内在规定,并对西方产权理论进行了介绍。很显然,这本政治经济学把研究的重心放在了以生产资料所有制和财产所有权及其制度上面,构成了全书的基础和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