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来了!金融科技将驶向何方?
打不开?点这里>>>
随着工信部向电信、移动、联通、广电发放5G商用牌照,5G商用时代拉开大幕。实际上,近年来新一轮科技革命给金融科技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破解金融发展的难点和痛点提供了新思路。5G赋能之下,万物互联的智能互联网,又将如何影响金融行业的格局?金融科技将朝着怎样的方向发展?
5G技术提升金融服务便利性
近年来,人们在享受金融服务时已经习惯了动动手指,而非“跑断”双腿。从物理网点为主的“水泥银行”,到以网上银行为代表的“鼠标银行”,再到以手机银行为代表的“指尖银行”,金融服务模式更迭的背后,反映的是技术演进带来的深刻影响。
如果说4G带领人们疾驰驶向移动互联网时代,5G则加速开启了万物互联的智能时代。北京邮电大学教授、中国信息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吕廷杰这样描述未来的生活场景:“戴上一个虚拟现实头盔,就仿佛在商店里逛,想试哪件衣服,就根据自己的数据存储,看到试穿以后的影像效果,眨一下眼睛,就通过虹膜识别进行安全认证,然后买下来。”吕廷杰强调,这不仅意味着消费场景的变化,还代表着金融服务的更新,“如果是以这种方式买车,买房,金融机构马上就知道了,车贷、房贷、保险公司就跟着来了。”
5G技术使得金融服务变得无处不在,提升其便利性与可得性。
“我国人口众多,城乡差距大,许多老百姓很难享受到正规金融体系的服务。尤其一些低收入者、弱势群体,如果要获得金融服务,成本非常高。”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董希淼表示,“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5G技术等应用,让金融服务更加下沉,覆盖到从未接受金融科技服务的这些用户。”
大数据精准画像金融风险得到控制
对于层出不穷的骗贷现象给小额信贷带来的风险,董希淼表示,金融科技能够增强金融服务的可控性,“通过金融科技的手段,获取大量的数据,银行有银行的金融行为的数据,互联网公司有消费行为数据,我们通过整合这些大数据进行分析,进行精准的画像,这样可控性就大大提升,能不能发放贷款,授信额度是多少,都非常精准。”
技术是把双刃剑。金融科技在提升金融风险防控效率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使信息安全和隐私保护受到了挑战。“在5G时代,这种挑战的传染性更强,隐蔽性会更强。”董希淼说。
对于5G时代个人信息安全问题,吕廷杰认为,安全问题是信息技术发展过程中始终伴随的问题,“技术还是要靠技术本身来解决”。他打了个比方,医生给人看病,可以诊断出患者是什么病,但是不必要知道患者是谁,“万物互联,个人信息很容易被外界拿到,但是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信息脱敏,来解决大家担忧的问题。”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