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详解“动态清零”:我们有其他国家没有的“抗疫工具包”
“德尔塔”尚未消退,“奥密克戎”来势汹汹。世界卫生组织最新数据显示,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病例已超过520万例。一年多来,我国迅速扑灭数十起局部散发病例和聚集性疫情,有效减少了死亡病例,经济表现居于全球前列。但近期以来,由多个不关联的境外输入源头引起新一轮疫情。
严守防线为何仍出现本土病例?
如何看待“奥密克戎”变异毒株?
围绕公众关切,《面对面》专访
国家卫生健康委新冠肺炎疫情
应对处置工作领导小组专家组组长梁万年
01 满洲里疫情防控压力很大
据12月5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九场新闻发布会上的数据,该地本轮疫情已经累计报告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32例,无症状感染者3例。根据病毒基因组测序结果显示,本次疫情是一起新的境外输入源头引发的疫情,这座中国最大的陆运口岸城市面临着又一轮疫情的冲击。在梁万年看来,本次满洲里疫情是边境口岸防控压力的又一次体现。
梁万年:
满洲里作为边境口岸,面临着外防输入、内防扩散的压力,同时还要防止感染者再溢出满洲里以外地区。这三道防线同时要扎起来,所以挑战是很大的。
满洲里是中国口岸防控的一个代表,从去年4月份以来,多起疫情都和境外输入有关联的。这也就反过来说,中国最关键的策略是外防输入。从航空口岸到沿海口岸我们已经形成了一套比较规范而且有效的防控措施,比如闭环管理和远端防控,但是中国的陆路口岸点多、线长、面广,防控难度非常大。
另外,陆路口岸除了人还有货物,从境外到境内,虽然防控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但还是非常难,谁都不能保证没有任何风险。你只要开放,把人管住了,很难管住物,在这种情况下,不能够期望不会发生,核心的问题是怎么快速地发现它、怎么快速地把它控制住,从而不让它扩散,不反弹,不造成社区的持续传播。
02 新冠病毒变异是常态
近日,在非洲多个国家发现的新型变异新冠病毒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警惕。当地时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举行紧急会议后发布声明,将这种新型新冠病毒变异株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命名为“奥密克戎”。之后,世卫组织在报告中指出,奥密克戎毒株在全球总体风险等级为“非常高”。
截至12月3日,已有至少38个国家报告奥密克戎病例,较两天前报告的23个国家有所上升。对于此次新出现的奥密克戎,梁万年认为,这是新冠病毒变异的一种常态。
梁万年:
新冠病毒变化是它的常态,变异方向有三种,一个是它变得慢慢没有传播力了,没有毒力了,向好的方向变异;另外一个方向可能变坏了,传播力更强了,致病力更强了,毒力更强了;还有一种变异可能是传播力变强了,但是毒力变弱了,或者是毒力变强了但传播能力变弱了。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