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国债怎么花?
经济观察网 记者 杜涛中央财政将在今年四季度增发2023年国债10000亿元,增发的国债全部通过转移支付方式安排给地方,集中力量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弥补防灾减灾救灾短板,整体提升我国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10月24日闭幕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经表决通过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批准国务院增发国债和2023年中央预算调整方案的决议草案,明确了上述安排。
按照安排,增发国债资金今年拟安排使用5000亿元,结转明年使用5000亿元。据财政部介绍,资金将重点用于八大方面:灾后恢复重建、重点防洪治理工程、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其他重点防洪工程、灌区建设改造和重点水土流失治理工程、城市排水防涝能力提升行动、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体系建设工程、东北地区和京津冀受灾地区等高标准农田建设。
相关政策人士对经济观察网表示,此次增发国债的重要原因在于地方暴露了在防灾减灾救灾方面的短板弱项。部分资金将通过转移支付,以项目的方式下达,申报项目基本也是与自然灾害相关的部门,其中用于灾后重建的资金预计年内下达,其余资金用于防灾减灾救灾补短板的项目,预计明年下达。
中财-安融地方财政投融资研究所执行所长温来成告诉经济观察网:“从地方财力支出的角度来看,北方和东北水灾比较严重,灾后重建的支出比较大,增发国债,一方面支持灾害重建,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在年前使用5000亿元,对地方经济的发展也有一定的拉动能力。”
此次国债“按特别国债形式管理”,但与2020年万亿特别国债不同的是,此次国债列入中央赤字。从列入赤字这一特征,此次增发的国债与此前中国一度长期发行的“长期建设国债”有共同之处,财政部曾分别在1998年8月、1999年8月、2000年8月增发1000亿、600亿、500亿元的10年期国债,也叫长期建设国债,三次均通过调整赤字规模的方式实现增发,三次国债资金主要用于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建设性支出。
此次增发国债后,2023年全国财政赤字由38800亿元提高至48800亿元,中央财政赤字由31600亿元增加到41600亿元,预计财政赤字率由3%提高到3.8%左右。2021年中央财政赤字率按3.2%左右安排,此次增发国债之后,2023年将成为近年来赤字率最高的一年。
温来成认为,3%的赤字率指标“约束”只是欧盟的一个标准,在特定的年份可以突破。目前中国经济所面临的经济形势有一定的压力,通过发行国债,提高抗灾救灾能力,促进经济增长,也是一种现实的选择。
3%的指标是欧盟财政要求的一项参考指标。欧元区的欧盟成员国规定了两大财政纪律:一是财政赤字不能超过当年GDP的3%;二是政府债务余额占GDP的比率不能超过60%。中国中央财政赤字率长期维持在3%以下,因此3%也被认为是中国赤字率的潜在约束。
此前市场对于增发国债的预期也在一万亿元左右。10月13日,兴业研究《特别国债的猜想:方式及影响》中测算了增发国债对基建投资增速的影响,“假设新增1万亿特别国债,则其资金使用分两种情形,情形一:该笔资金在2023年内使用,将额外拉动2023年基建投资增速4.7个百分点;情形二:该笔资金在2024年使用,假设2023年全年基建增速保持在8月末水平,则该笔资金将额外拉动2024年基建投资增速4.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