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宣传:年轻人为何热衷于“重新养自己”

2024-03-22
作者: 浙江宣传 来源: 浙江宣传

  养猫、养狗、养花、养娃,或许大家已经司空见惯,但“养自己”你听说过吗?

  这段时间,“重新养自己”的话题在各大社交平台上被热议,很多网友分享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享用小时候嘴馋却没吃到的美食,看一场“有点贵”的演唱会;买一束“没什么用”的花,学一门“浪费时间”的乐器;学会说“NO”,不再当别人眼里来者不拒的“老好人”……

  看起来,年轻人“重新养自己”的方式五花八门。这到底是什么意思?背后有怎样的内涵?

社交平台上关于“重新养自己”的相关笔记

  社交平台上关于“重新养自己”的相关笔记

  

  “重新养自己”,按字面意思理解,就是之前的“养法”不算数,再养育自己一遍。这些年轻人开始当起自己的“理想父母”,和过去自己所受到的养育方式告别,把自己当作新的生命体,做到满足自己、疼爱自己、为自己的成长而开心。

  物质方面,对自己好一点再好一点。比如将匮乏变成了丰富,小时候因为家庭条件不好而没吃到的、舍不得吃的零食、水果,长大后想到就要吃到,委屈不得一秒;小时候自己没有独立的房间,长大后便独享一间洒满阳光的“快乐小屋”。比如把将就换成了讲究,以前是能穿就行、深色耐脏,现在穿搭要风格多样、色彩要“多巴胺”。经济独立,使得“养自己”在衣食住行方面实现了整体升级。

  精神层面,学会欣赏本真的自己。一方面,治愈曾经内心“受伤的小孩”。那些在打压式教育、“扫兴式父母”影响下,产生习惯讨好、自卑敏感等情绪问题和心理障碍的小孩,变成大人以后,开始慢慢修建起自己的“心灵保护区”。另一方面,不再执着于“成年人”该有的样子。偶尔卸下承担责任、背负压力的大人“面具”,像个小孩一样放纵自己,给受挤压的情绪找个出口,原谅“不完美”的自己。

  事业上,有勇气去寻求真正所爱。比如一部分年轻人辞掉大家眼里稳定体面的工作去追逐梦想,像在即兴喜剧的舞台上发现了迟到的“艺术天赋”;又如冒着“出洋相”的风险争取职场中“可能会失败”的机会。大家信仰“人生是旷野”,不再被单一的成败评价体系裹挟,认为“生活就是生活,不是达到某个标准以上才是生活”。

  有人养身体、养爱好,有人养感受、养心力,有网友感叹,“赚钱以后,养的第一个孩子是自己”,引发一片共鸣。

  

  事实上,“重新养自己”的观念并非“从天而降”,而是年轻人逐渐形成的共识。

  自我意识渐渐觉醒。成长的磨砺,给年轻人带来的不只是经济独立的底气,还有重新寻找自己的勇气。

  一方面,“世界那么大”,让他们“有得选”。如果说小时候只能参照父母的生活、事业模板,那长大后可供参考的范围就大大扩展,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看到的信息,如同巨浪一般充实着他们原本的成长体系,让大家逐渐明白“人生不只一条路”。

  另一方面,“自我同情”的意识,让他们“敢去选”。随着心理学常识越来越普及,爱自己、关注个人成长等“自我同情”类的概念越来越受到年轻人的关注和实践,指导他们在面对挫折、失败时,能够对自己更温柔、更宽容,用一种更为开放的态度对待自我,也让他们相比老一辈人更清楚内心的真正需求并敢于去实践。

  学会从原生家庭独立很长一段时间,“原生家庭论”被认为是很多人人生失败的主要原因:生活不幸福,肯定是原生家庭不行;工作不顺利,怪父母选专业失败。但作为独立个体,每遇到一个人生难题,就把所有责任怪罪到原生家庭身上,一遍遍地哭诉,然后继续重蹈覆辙,不仅于成长无益,还会使自己渐渐陷入“祥林嫂”般的自我厌弃。

  所以,年轻人学会更加理性地看待自己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选择逐渐从原生家庭独立出来,寻找个体的独立性和新的生活空间。

  社交平台“跟风”。在微博、小红书、抖音等社交平台上,“重新养自己一遍”“富养自己”等话题阅读量过亿,各类经验分享、打卡清单、励志文案,让“爱自己是终身浪漫的开始”这句话被具象化。加上许多博主为诱导“带货”,在文章、视频中将“重新养自己”与穿什么衣服鞋子、用什么品牌化妆品、上哪门知识付费课程划上等号,让“养自己”这种重新关照内心的方法转化为“买买买”的物质需求,使“跟风”变得简单可操作。

  

  有人认为“重新养自己”不过是年轻人被动的无奈之举,或是没多大意义的口嗨抗争。笔者认为刚好相反,总体来看,这是一个积极信号。

  “重新”二字,意味着相比于上一代,年轻人在观念上有了更新、生活方式上有了创新。循规蹈矩、按部就班不是他们的特质,他们希望修正父母辈的不足、挖掘自己的潜力,在个人生活品质、精神状态上实现换新。这未必是对于过去的否定,更是他们对现在能够改变的确定、对未来实现目标的笃定。就像“踩着前人的脚印,最佳结果也只能是亚军”,年轻人为了实现更好的自己,选择另辟蹊径,用新的认知打败旧的认知。

学员们走进浙江省文化馆上“夜校”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学员们走进浙江省文化馆上“夜校” 图源:“杭州发布”微信公众号

  “养”,说明他们兼具浪漫主义者和实干主义者的心态,像养花一样,既期待绽放那一刻的惊艳美丽,又能脚踏实地从挖一铲土、浇一杯水做起。他们明白,“万丈高楼平地起”需要脑洞大开的蓝图,也需要一点一滴去努力。用“养”的心态对待自己,才能不拔苗助长、不急功近利;用实干家的信条去探索自己,才能稳定有力地向上生长。

  “自己”,包含两个关键点,一是自我满足,二是自我实现。在一个个目标被决定、被实现的过程中,年轻人也逐渐获得了对人生的自主权。因此,与其说“重新爱自己”是“第二次童年”,不如说这是生理成长之后在心理上的真正长大,年轻人的“自我”终于在这一刻萌发出来。

  但也需要警惕,“重新养自己”在流量“跟风”、利益驱动之下,也容易被各种物质欲望裹挟,沦为收割“韭菜”的陷阱,引发新一轮的内卷与焦虑。

  对社会而言,可为年轻人提供更多可选择的教育平台,助力他们自我成长的方式更多元。比如当下火爆的“夜校”“全民艺术学堂”,为年轻人在工作忙碌之余打开更多可能;家庭方面,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少一些扫兴、多一些理解,少一些压制、多一些共鸣,便会使“重新养自己”少一项来自外在的阻力,多一份亲密关系的支持。

  “重新养自己”的重点从来都不是具体的方式方法,而是培养成长型的心态。对于许多年轻人来说,那个纠结、窘迫、拧巴的自己,终将在“重新养自己”的过程中一一配平,使得自由、松弛、不纠结成为新的成长方向。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共1条)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