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工业第四城,掉队了?
佛山好像“掉队了”。10月底,佛山前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GDP增速为1.6%,增速在全国26座万亿GDP城市中排名倒数第一,同时在广东省21座地市中排名倒数第三。
从数据可以看出,工业拖了佛山的后腿——前三季度,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1.2%,而全省同比增长4.7%。
“数据比较抽象,我们在现实中感受到的比数据直接。”梁骏在佛山陶瓷行业从业20年,做过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后来自己创业做品牌。今年,他与佛山不同行业的企业家朋友交流时,发现大家都很难熬。订单在减少,撑不下去的同行在变多,“我们都感觉太‘冷’了”。
而就在几年前,佛山仍然是高歌猛进的态势。2019年,以制造业立市的佛山成为全国第17个、广东省内第3个GDP超万亿的城市。2021年,佛山生产总值相比10年前几乎翻番。2023年,佛山规上工业总产值突破3万亿元,成为继深圳之后广东第二个工业3万亿级城市,也是排在深圳、苏州、上海之后的中国工业第四城。
不过,佛山的工业失速并不是意外,当地早已意识到个中困境。佛山市委党校经济学课题组在今年的一份调研报告中指出,佛山产业层次较不合理、内生发展动力不足、产业发展的要素支撑不足、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不够。
这些问题长时间的积累、集中爆发,成为佛山经济增长的拖累。只是,船大难掉头,走到中国工业第四城的位置上,佛山的产业结构调整已经不是一条容易走的路。
家具产业是佛山的传统优势产业,位于佛山顺德乐从镇的罗浮宫国际家具博览中心,是一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家居卖场。摄影/本刊记者 张馨予
兴也房地产,衰也房地产
“有家就有佛山造”,这是一句让佛山引以为傲的口号。
佛山的32个镇街,分布着一个个泛家居产业群落:买陶瓷去禅城石湾,买金属制品去禅城澜石和南海大沥,买家具去顺德乐从和顺德龙江,买家电去顺德容桂和顺德北滘……
佛山两个万亿产业集群,其中之一便是泛家居产业集群。佛山市工信局向《中国新闻周刊》提供的数据显示,陶瓷、铝型材、金属制品、家电、塑料制品、家具等7大房地产关联行业,占佛山制造业的比重近60%。这也意味着,佛山制造业的起伏与房地产的兴衰高度捆绑。
“过去三十多年,佛山制造业的发展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干,这种模式相当稳定,维持着很好的收益,因此,(过去)佛山去突破这种模式的动能也不那么强。”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指出,一旦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的产业模式维持不下去了,佛山受到的冲击就会格外明显。
当下的佛山,越是与房地产行业紧密相关、复购率低的产业,越是感受到寒冷。陶瓷行业是其中的典型。在一次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的会议中,梁骏听到协会会长甚至用“垮塌”来形容当下行业的现状。
佛山一家上市陶瓷企业的高管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22年以来,房地产市场下行对陶瓷行业影响开始显现,到了2024年,“陶瓷行业的停窑率创下了自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之最,达到了50%,个别产区高达60%,没有哪一年会有这么高的停窑率”。
往年,陶瓷企业都是11月底12月初开始停窑,然而今年一开年,部分企业的生产线就没点过火,并且从6月开始,陆陆续续就已经有陶瓷企业停窑。
佛山几家上市陶瓷企业都面临净利润大幅下滑的状况。今年前三季度,东鹏控股营业收入为46.84亿元,同比减少18.2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3.09亿元,同比减少50.95%。蒙娜丽莎前三季度营业收入35.72亿元,同比下降21.4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41亿元,同比下降57.85%。
头部陶企已然如此,中小陶企更加难逃困境。进入陶瓷行业14年的林俊雄,2022年关掉了自己经营的实体店,开拓专门为陶瓷企业清仓的业务。“很恐怖,今年以来,很多企业都在清仓,动不动就是几十万箱,价值上千万。”林俊雄说,许多中小陶企的货都堆在仓库卖不出去,然而各种费用摆在那里,企业必须想办法盘活现金流,不然就会爆雷。
作为房地产上游供应商,梁骏一直对房地产集采颇有微词。“房地产集采,对陶企的要求是谁价格越便宜、垫的货款越多、账期越长,就和谁合作,最后就是拼价格、拼资本、拼胆量,很多企业的现金流受到很大影响。”随着多家房地产企业爆雷,不少陶企也负债累累,甚至现金流断裂,选择倒闭。
据中国陶瓷网报道,恒大拖欠某家陶企最大的一笔款项高达60亿—70亿元。对此,一些企业只得无奈选择以房抵债。据其统计,至少有5家上市陶企和拟上市陶企与房企签下了以房抵债的协议。以蒙娜丽莎为例,截至2024年8月12日,其与房地产公司签订的以房抵债金额,已高达13.25亿元。而其2022年年报显示,当时以房抵债的金额为7.65亿元。也就是说,仅仅过了1年多的时间,以房抵债体量就增加了近一倍。
家具行业感受着同样的温度。佛山顺德家具协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新闻周刊》说,2008年以来,顺德家具的内销比例为60%—70%。2022年以后,随着房地产市场下行,家具内销需求开始萎缩,行业面临寒冬。
李姗姗在佛山经营一家家具企业,在顺德的皇朝国际家私城一层显眼位置开设了一家门店。今年以来,她明显感受到客流的减少,“以前我们每天平均进店人数有二三十个,今年可能也就只有几个。以前附近停车场总是停得满满的,现在总是还有大把位置”。尽管李姗姗不参加顺德每年举办两次的家具展会,但每逢展会期间,总会有世界各地的客户顺道来到她的门店下订单。今年参展的人员显著减少,这也影响了她的生意。
李姗姗的公司原本有70多名员工,2022年以来,公司人员逐渐缩减到20多人,“市场需求小,营业额上不去,只能减少开支”,周遭的同行也几乎都在裁员。每一个订单都变得珍贵,“以前做批发有要求,必须五套、十套起批才有好价格,现在一套也可以批发”。
上述上市陶瓷企业高管也说,这个节骨眼上,企业会想尽一切办法降本提质增效,“活得下来才是本事”。
外贸遇瓶颈
无论是家居城里每个铺面门口写满外语的展板,还是商城土耳其餐厅里比比皆是的中东面孔,无一不提醒着外贸对于佛山经济的重要性。2019年至2022年,外贸占佛山GDP的比重始终在45%以上,2022年这个比重一度达到52.3%。
在内销订单缩水的背景下,许多企业不得不寄希望于出口。上述顺德家具协会负责人说,最近几年,中东、印度、东南亚等市场的订单都在崛起。目前,李姗姗的公司有60%的订单来自国外,主要出口中东和印度,“很多同行都说这几年生意不行,必须靠出口,否则维持不下去”。
然而到了今年,佛山外贸也走入阴霾,出口出现了大幅下滑。根据佛山市统计局数据,前三季度,佛山出口总值为2912.18亿元,同比下滑23.1%。其中,佛山支柱产业商品的出口承受巨大压力。上半年,家具、陶瓷、机电产品的出口总额降幅分别为37.3%、42.4%和23.3%。
地缘政治冲突、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等因素,明显阻碍了佛山制造业企业出口。佛山市工信局方面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比如陶瓷行业,近年来频遭反倾销调查,2024年2月欧盟裁定继续维持对中国瓷砖最高69.7%的反倾销税,2024年10月印度尼西亚决定对中国瓷砖征收反倾销税,涉及佛山多家陶瓷企业。
美国曾经是中国泛家居产业产品出口的最大市场,也是这几年变化尤其剧烈的市场。上述顺德家具协会负责人说,以床垫为例,美国对床垫产品进口的反倾销关税最高已达到1731%。
从今年10月广交会的反馈来看,他发现,欧美客户的订单从八九月左右就已经开始断崖式下跌。
不过,关税以及逐渐高涨的运费,并不是导致佛山外贸“跳水”的根本原因——产业结构单一才是。
宋丁指出,欧美订单大规模减少后,我国外贸出口的主要方向转向东南亚,但是佛山制造业跟得不够紧,出口的仍是传统产业产品,在东南亚市场的表现不够好。
广东省内,深圳是一个外贸稳步增长的正面例子。2024年1—4月,深圳累计进出口1.41万亿元,同比增长31.7%,正式取代上海成为外贸第一城。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实现进出口3.37万亿元,同比增长20.9%,而上海前三季度进出口同比仅微增0.03%。
“今年以来,深圳外贸急速拉升,是因为现在深圳出口明确走差异化的道路。”宋丁说,差异化既包括产品品种的差异化,也包括供给方的差异化。虽然美国和欧盟仍是深圳重要的出口方向,份额约占20%,但深圳向美国和欧盟出口的产品并非传统低端产品,而是高附加值产品,因此难以大规模替代。
此外,今年深圳的主要贸易伙伴结构发生变化,深圳海关数据显示,东盟已经成为深圳最主要的贸易伙伴,并且深圳对东盟的进出口增速较高,达到32.3%。
东莞则是广东省内另一个可以对照的例子。2023年,东莞进出口总值1.28万亿元,位居广东省内第二位。2024年前三季度,东莞出口总额增长2.5%。中山大学岭南学院经济学系教授、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主任林江告诉《中国新闻周刊》,东莞的出口表现优于佛山,是因为东莞的出口体系与东南亚的产业互补关系更好。
多重压力下的行业“内卷”
“内销不景气,出口很辛苦,内外都困难,企业现在就是熬。”梁骏说,今年以来,由于需求不足、产能过剩,行业“内卷”非常严重,企业经营压力也持续增大。
这种困境依然由不平衡的产业结构带来。佛山市工信局方面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传统制造业在佛山产业体系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但传统制造业普遍存在产品同质化、价格竞争激烈、品牌溢价能力差等问题,大量企业存在增量不增利的情况,“根据企业反映,佛山铝型材、陶瓷、纺织服装等重点产业利润率均已不足5%”。
以陶瓷行业为例,上述上市陶瓷企业高管说,前几年他们公司只做高端瓷砖产品,“但是现在是极度理性消费的时代,消费者会算账”,于是他们公司也开始涉足中低端瓷砖产品。他坦承,其实企业清楚这样会挤压腰部企业的市场,但他们不得不迎合市场需求。
陶瓷企业之间展开了一场价格战。林俊雄合作的一些陶企为了盘活现金流,正常出厂价是一片二三十元的瓷砖,清仓时卖不到一半的价格。梁骏说,明明赚5%的利润已经是微利、很难生存了,但是一些企业认为熬过这两年,把其他企业熬倒闭了就能过得去,所以即使不赚钱也要把现金流稳住,“这简直是一种自杀式的内卷”。
林江也发现,2023年以来,陶瓷企业亏本赚吆喝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这些企业老板对林江说,公司是父辈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实在很难放弃。
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不足,也在进一步加剧行业“内卷”。梁骏说,陶瓷行业里互相模仿甚至抄袭是常态,许多企业只要有了创新产品,就会引来另一拨企业收割。
“知识产权侵权,对企业是一种巨大的消耗。”上述上市陶瓷企业高管告诉《中国新闻周刊》,即便他们公司每年拿出1000万元打假,也没办法完全解决侵权、抄袭的问题,“打一场知识产权侵权官司通常要3年,即便打赢了,最后赔偿的金额连律师费都不够付,这严重打击了企业的信心。”
越来越严重的行业“内卷”,也指向佛山传统制造业科技创新能力的不足,必须凭借低价竞争。
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是国际通用的评价一个地区科技实力的核心指标之一。根据广东省统计局、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和广东省财政厅于11月7日联合发布的数据,2023年,佛山R&D经费为280.48亿元,位列全省第四,远低于深圳的2236.61亿元和广州的1042.99亿元,和排名第三的东莞(447.8亿元)也拉开了不小的差距。
同时,佛山R&D经费投入强度(与地区生产总值之比)为2.11%,不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的3.54%,甚至还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65%。
佛山市工信局同样对《中国新闻周刊》指出,佛山的产业创新能力有待提升,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偏低,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缺乏,研发设计、品牌营销高附加值两端相对滞后。
大象转身
前几年,佛山已经开始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调整效果并不明显。
佛山市工信局方面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当前,佛山工业仍以家用电力器具、金属制品、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家具制造、建筑材料等6大传统产业为主要支撑,占比超过五成。高端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材料等先进制造业占比低,医药制造、电子及通信设备等高技术制造业体量较小。
华南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广州数字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张振刚对《中国新闻周刊》说,一座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可以体现其产业结构转型的效果,因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支撑力量。
今年9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第六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示名单。据《中国新闻周刊》不完全统计,佛山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增至109家,而深圳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已经突破1000家,广州为353家,东莞约有230家。
张振刚说,一座城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数量,与地方的重视程度有较大关系。2022年,第四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公布,广州仅有123家企业入选。这两年,广州开始大力扶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并挖掘其潜力,张振刚说,第五批和第六批就已经看到广州向前进了一大步。
事实上,许多传统工业城市都面临产业结构转型困境,怎么转、步子到底迈多大,决定了这座城市的发展。根据近两年佛山市政府工作报告,当前,佛山在重点培育工业机器人、新材料、新型储能、医药健康、低空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绿色氢能、循环经济、显示装备等未来产业,加大了这些领域的招商引资力度。
不过,对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招商引资,佛山的吸引力如何仍需观察。今年1月,总投资不少于10亿元的奥比中光3D视觉感知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在佛山顺德正式动工。奥比中光是一家机器人视觉及AI视觉科技公司,2022年登陆科创板,其自主研发的3D视觉芯片及3D传感器目前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智能空间、消费电子等领域。
奥比中光董事、首席财务官陈彬对《中国新闻周刊》说,奥比中光从2023年上半年开始谋划自建制造园区,在距离深圳总部两个小时以内车程的几座城市做了考察。陈彬说,公司能感受到佛山顺德对这个项目的重视。当时,顺德相关部门主动联系了奥比中光,当奥比中光董事长兼CEO等人在去年5月去考察时,相关部门负责人提前到达选好的地块,详细进行了介绍,也带着他们了解了周边镇区的环境。
最终,奥比中光认为佛山顺德的综合分数较高:房价稳定、生活便利,方便让员工在当地购置房产、成家立业,并且营商环境好,政府部门有较强的服务意识。
至于产业配套,陈彬说,顺德的消费电子产业配套相对其传统优势产业略显薄弱,单从招工来看,当地工人依然比较习惯传统产业的工厂,还不适应电子制造产业的环境——后者要求穿着洁净服在无尘室工作。
对于引进奥比中光这样的企业,佛山的意图十分明显,即通过引入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更多机器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佛山落地,逐渐形成产业集聚效应。
有受访者指出,前几年,佛山投入大量资金在氢能产业上,但是目前没有得到足够的回报。如今,佛山不能错过机器人产业。张振刚也认为,“如果说新能源汽车产业现在正处于从1到N攀升的阶段,那么人形机器人等产业现在则正处于从0到1的发展过程中,佛山在这方面有良好基础,要前瞻布局,大力支持,不要错过工业革命发展的这个重要机会”。
要实现这个目的,佛山显然还需要再提出更多政策指导、投入更多资源。宋丁说,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投资时,一定会考量当地产业链布局的完整性,“所有投资都会选择最合理的、最便捷的、综合效益最高的、成本最低的地方”。
而无论是地方政府的政策导向,还是产业本身的运营,如果没有办法迅速建立新产业,形成新旧交替的格局,就还得靠旧产业支撑。“佛山这样一个城市,工业已经发展到这样的水平,要寻求产业结构调整,难度是非常大的。”宋丁认为,目前佛山面临的困难,正是新的产业还未起来,旧的产业则已很难支撑,“是一种青黄不接的状态”。
因此,在佛山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同样重要。宋丁认为,佛山不能轻易放弃原有的以房地产行业为主导的制造链条,应延续佛山的产业优势,但是需要对其进行智能化、绿色化的提升。
林江记得,前几年他与佛山市陶瓷行业协会交流时,协会曾提出研究发展“半导体陶瓷”的思路,“他们的思路是很清晰的,行业要升级才有出路”,但是当时没有几家企业附和。林江理解企业的顾虑:前沿的技术研发,需要投资大量资金,“而且这个烧钱的游戏还不一定能烧出成果”,在企业生存都成问题的阶段,很难拿出大量资金去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佛山是民营经济大市,民营经济贡献了全市六成以上的GDP、七成以上的税收、八成以上的工业增加值、九成以上的企业数量,因此当民营企业的动力不足、不愿意投资,就会反映在佛山工业增加值放缓上。
佛山市工信局希望用技术改造作为抓手,改善这一现状,“充分利用国家、省的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改政策,大抓技术改造,用人工智能、高端技术、先进装备、工业设计、绿色工艺赋能传统产业”。
不过,林江看到,技术改造投资确实拉动了去年佛山规上工业增加值,但是市场需求还未恢复,“设备已经更新换代、蓄势待发了,却没有看见订单,今年才会陷入困境”。因此,佛山还需要继续研判市场需求,生产市场需要的产品,让订单进来,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今年的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大会上,佛山喊出了2030年规上工业总产值跃升到4万亿元的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佛山要做的还有很多。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梁骏、李姗姗为化名)
发于2024.12.2总第1166期《中国新闻周刊》杂志
杂志标题:佛山:中国工业第四城“掉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