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探1900》:悬疑为表,背后故事真实且悲壮!
中国侨网2月11日电题:《唐探1900》:悬疑为表,背后故事真实且悲壮!
20世纪初,积贫积弱的清王朝大厦将倾。在海外,远渡重洋的华人同样深陷困境,他们在异国他乡的夹缝中艰难求生。正在热映的《唐探1900》虽以悬疑为表,但其背后却蕴藏着真实且悲壮的美国华人历史和人物故事。
唐人街外的排华群体。(电影《唐探1900》剧照)
1.《排华法案》的阴影
美国的《排华法案》是电影《唐探1900》的重要背景之一。影片中的唐人街反映了这一历史情境:华人被迫处于社会边缘,过着被排斥和边缘化的生活。
历史上,从1850年到1900年之间,超过10万中国人(主要是男性)从广东、广西、福建等地到美国西部“淘金”,然后参与兴建铁路。他们勤劳朴实,不仅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还经历了无数的艰辛与磨砺。
这些人最初并不想在美国永久居留,因此没有携带妻子和孩子一同前往。然而,当他们逐渐定居并希望建立家庭或与家人团聚时,1875年颁布的《佩奇法案》(Page Law)却为他们制造障碍。该法案禁止中国女性进入美国,限制了中国劳工组建家庭的可能性。
由单身男性组成的社区迅速成为美国第一个华埠(唐人街)。在洛杉矶,华人数量从1870年的172人增长到19世纪末的约3000人。
“中国人必须离开,但谁留着他们?”1878年5月11日,乔治·弗雷德里克·凯勒(George Frederick Keller)为旧金山《黄蜂周刊》制作的漫画。(图源: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班克罗夫特图书馆)
1873年前后,欧洲的经济危机蔓延至美国,少数种族主义者为转移经济压力,煽动了多起针对华工的暴力事件。比如,1871年10月24日,洛杉矶数百名白人暴民在洛城尼格罗巷—带杀死19名华人;1877年,同一地区的华人住宅全被纵火烧毁。此外,美国报刊上也充斥着大量种族主义言论,将华人描绘为祸国害虫。
随着反华情绪的高涨,美国国会于1882年通过《排华法案》,在接下来的十年内几乎全面禁止华人移民美国。随着《排华法案》的到期,一系列法案相继出台延长对华人移民的禁令,直至1943年才被废除。然而,即便法案废除,华人在美国的社会地位并未得到显著改善。
《排华法案》及其后的立法是美国首个也是唯一一个基于种族背景进行歧视的法案。直到2012年,美国国会首次以立法的形式对历史上的“排华法案”向全体华人致歉。
2.华人劳工与太平洋铁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