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病了,往往病源都在精英阶层?

2023-06-16 4535 2
作者: 寒牛出栏 来源: 寒牛出栏公众号

  秦始皇,一个争议很多的伟大历史人物。

  就拿“焚书坑儒”这件事来说,争论了二千多年,有人以此认为秦始皇是个暴君,不尊重读书人。

  也有人认为,秦始皇很冤枉,焚书坑儒被后人误解,根本谈不上暴政,不能让他再背黑锅。

  那么,历史上的“焚书坑儒”,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们一起来捋一捋。

  1、焚书

  根据《史记》记载,“焚书坑儒”,其实是两件不同的事情,发生的时间、背景、原因,统统不同。

  焚诗书,坑术士,才是正解。

  到了汉朝,学者孔安国,把“焚诗书”“坑术士”,两件不同事情,简单缩写为“焚书坑儒”。

  老孔在《尚书·序》文中写道:“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为了防杠精,只能出此下策,引用史料。)

  很明显,老孔曲解了历史,后面学者以讹传讹,导致两个严重误解。

  误解一:焚书目的,是监管舆论。

  始皇三十四年(前213),秦始皇47岁生日那天,召集70多名博士参加宴会。

  在宴会上,博士淳于越对同事周青臣的发言,提出反对意见,建议秦始皇推广分封制,这样有利于稳固国家政权。

  关于博士淳于越反对郡县制的发言,秦始皇并没有当场发飙,而是让大臣之间再讨论讨论。

  后来李斯建议秦始皇,国家方针政策,允许大臣在朝堂做民主讨论,最后由陛下裁决定夺,但绝不能放任读书人私下妄议中央。

  虽然国家实现了统一,但是朝廷颁布政令法规时,民间各流派的读书人,总是根据自己所学的理论,来议论国家政策。

  这些人,在街头巷尾,唧唧歪歪,通过批评中央政策来吸粉圈人。

  他们显耀自己学问,博取虚名倒是其次,更严重的是他们会误导广大人民群众。

  李斯提议,朝廷要加强文化舆论监管工作,这样对朝廷治理会有好处。

  焚毁民间收藏的《诗》《书》及诸子百家的书籍著作,这样就可以有效限制民间办学,从而加强文化舆论监管,统一全国思想。

  焚书命令下达满三十天后,如果还有人不执行政策,就派他去长城工地上体验生活。

  当然,像医学、种植、占卜等技术类书籍,不能焚毁,需要保留好。如果民间读书人,想要学习国家法令政策,可以通过官方渠道报名,向专业官吏学习即可。

  秦始皇认为这个建议挺好,于是同意焚毁民间藏书。

  误解二:大量有价值图书,得到保存。

  焚书期间,烧得最多的是地摊文学。

  比如医学、农业、种植、手工业等有益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技术类书籍,并没有列入焚烧范围。

  恰恰相反的是,这些技术类书籍,被官方大量刻撰收藏,由专人负责保管。

查看余下73%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2条)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2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