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松民:不要做“偶像”,要做张甲洲!
01
“青春有你”被叫停了。
看了这张脂粉气扑面而来的“全家福”,我想,叫停了也好。
青春目的,被设定为做一个“偶像”,而能不能成为“偶像”,又主要在于“颜值”以及是不是“讨喜”。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能靠沉鱼落雁,闭月羞花来“躺赢”吗?
话说回来,在一个多样化的社会,有少数男孩希望成为“偶像”、“艺人”,本身不是问题,但关键在于,这种风气不能成为主流,不能占据舞台的中心。
舞台的中心,应该站立着另外一些人——那些拥有“伟岸青春”的人!
02
我想起一个对很多人来说,可能有点陌生的名字——张甲洲!
用今天大家熟悉的语言说,他是北大和清华的双料学霸!
他的青春,如朝霞升起于东方,辉煌无比!
03
1907年,张甲洲出生于黑龙江省巴彦县一个大户人家。
1923年,16岁的张甲洲以全省第一名的成绩考入齐齐哈尔省立第一中学。
此时的中国,军阀混战,黑暗无边,仁人志士都在寻找救国的道路。
从1924年到1926年,张甲洲辗转数所学校,不断因为发起学潮,抗议军阀混战,声援五卅运动等被学校开除,直至被捕。
1926年,张甲洲被营救出狱后,来到了北京。
1927年,他考入了北京大学物理系,并加入北大地下党的外围组织——世界语学会。在此期间,张甲洲还受到了李大钊的思想启蒙。
1929年,张甲洲由北大党支部宣传委员文艺陶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
张甲洲的人生,就此翻开了新的一页。
04
在北大求学的三年里,张甲洲积极参与学生民主运动,成为北大学生领袖。
1930年,“五一”节飞行集会使得多名清华、北大的党员学生被捕。21日晚,为营救北京大学党支部书记李光伟,张甲洲等人在北大二院大礼堂召集了50人的集会,商讨营救事宜,遭人告密而被捕。
在狱中,结识了清华大学的党支部书记冯仲云,结下了一段感人肺腑的革命友谊。
9月,根据工作的需要,张甲洲放弃了在北大的三年学业,以第一名成绩考入了清华大学政治系。
这一年,张甲洲23岁。
这一年,中共北平市委决定恢复西郊区委,任命张甲洲为区委书记,胡乔木为团委书记,负责燕京大学、清华大学和新农业学校等高校的党团工作。
在清华政治系,张甲洲组织成立了“朝曦社”,团结进步学生开展革命斗争,并编辑出版了《时代青年》《大众文化》《北方青年》等进步刊物,他还担任清华学生会主办的《清华周刊》“言论栏”编辑,用“火花”“震亚”为笔名发表时论文章,宣传革命道理。
中华男儿爱脂粉…然后呢?
按达尔文进化论 ,还有然后吗?
中华男儿爱脂粉…然后呢?
按达尔文进化论 ,还有然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