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鹏:曾国藩和太平军,哪个更进步?
大家都知道,太平天国被镇压之后,江南人口凋零,特别是南京城,遭到了极大的破坏。
太平天国运动高峰时,南京城人口将近一百多万人,等到光绪皇帝上位以后,这座城市的人口变成50万不到。
有人说,是曾国藩的湘军干的,也有人说是太平军干的。
直到1895年,天京陷落30年后后,曾国藩的老乡、湖南人谭嗣同到南京游玩,见到了"满地荒寒气象"的金陵城,他记录下了在南京的所见所闻,并收录在《寥天一阁文》中,可以说是谭嗣同版《调查报告》。
文中记载:“发匪据城时,并未焚杀,百姓安堵如故。终以为彼叛匪也,故日盼官军之至,不料官军一破城,见人即杀,见屋即烧,子女玉帛,扫数悉入于湘军,而金陵永穷矣。至今父老言之,犹深愤恨。”
简单翻译一些,就是“太平军占据南京的时候,没有烧杀抢掠,老百姓安居乐业;但是老百姓朴素地认为它们是‘叛匪’,总是等着官军来‘剿匪’,然而曾国藩地官军破城之后,见人就杀,见屋就烧,抢掠金陵的子女玉帛,湘军暴富,南京却被烧杀抢掠成贫瘠之地......哪怕过了几十年,活下来的南京百姓还在痛骂曾国藩。”
你要是不信谭嗣同,还可以看当年曾国藩手下的首席幕僚赵烈文写的《能静居士日记》,也打了曾国藩的脸,赵烈文记载:“沿街死尸十之九皆老者。其幼孩未满二三岁者亦斫戮以为戏,匍匐道上。妇女四十岁以下者,一人俱无;老者无不负伤,或十余刀,数十刀,哀号之声,达于四远;自湘军平贼以来,难民如水益深,如火益热。”
曾国藩在奏折中说他的湘军“爱民如子”,然而他的幕僚的笔记中,却记载了湘军见人就杀,把斩杀妇女儿童当作游戏......自从湘军“平贼”以来,老百姓过的更惨了。
天京城被破后,湘军“吉字营”首席悍将李臣典,一个具有“故事”的“英雄”人物。杀入天京后,公开霸占民女,掠夺民财,“纵欲十日”,暴毙而亡。曾国荃大肆劫掠,独吞城内财富,后遭官员弹劾,辞职回乡。
如此残暴荒淫,和后来的日本鬼子有什么区别?
太平军究竟是什么样子?当时的传教士富礼赐在南京居住过一段时间,他对太平军的评价是:人民拥戴太平军,他们在“长毛”(太平军)的统治下,过得比在清朝“官军”统治下要好得多,因为太平军不会滥杀无辜,而官军则是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别的不说,太平天国的军队,军纪比曾国藩的湘军好多了,曾国藩在《沿途察看军情贼势片》中自己都承认:太平军“禁止奸淫”,“听民耕种”,“民间耕获,与贼各分其半”,“傍江人民亦且安之若素”。而他自己认为要打败太平军,取得胜利,就要大烧大杀,实行恐怖主义,做到“男妇逃避,烟火断绝,耕者无颗粒之收,相率废业”,使太平军“行无民之境,犹鱼游无水之池”,“居不耕之乡,犹鸟居无木之山”。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