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印度的趋势
印度的趋势
十二年前,本人首次提出“G6”概念,即未来世界将在较长时间内表现为六大实体决定秩序的局面,这六大实体分别是:美国,俄国,欧盟,印度,日本和中国。
这个名单中,有两个国家不被认同,就是日本和印度。
日本,今天暂不做详细陈述,但我坚定它的影响力会保持强健。
国人为何不接受”G6”观念?因为更迷信“G2”,有些人始终沉浸在“二十一世纪是中美共治世界”的理想中,这比“G6”更能表现出中国的决定性作用。
然而,过去,现在,将来,本人都不接受“G2”成为现实的可能性。
印度,必须成为我们的关注点和思考点。
二十年前,在阅读完《姬薇的婚事》、《喀喀拉邦》和《古吉拉特邦》这些书之后,我对印度充满偏见和误解,认为印度的愚昧性超越了世界平均水平,加之中国媒体对印度种姓制度的放大式嘲讽,我差点就信了“印度没有前途”这样的不靠谱结论。
十二年前,我第一次看到印度火车上挂满了旅客的图片,那种密度是难以想象的,也是令人振奋的。在别人眼里,这是嘲笑印度的最贴切风景。在我眼里,这却是改变对印度故有观念的最大刺激,如果一个国家的人,已经疯狂到有一个带着那样冒险奔向目标的巨大群体,这个国家一定开始在爆发活力。最让我震撼的是,火车顶上的人群满是笑脸,而不是忧伤。
近些日子,印度官员又宣布了一个“超德赶日”的宏伟目标。
很自然,在中国,它又再次被嘲笑,百度新闻后的评论大约九成以上都是负面的,有些说法是不堪入目的,在这些人眼里,印度的存在就是一个笑话。
我不打算改变任何人的看法,但我必须坚持:印度的趋势是积极的,是必然快速向上的。
是什么让我有这样的趋势性坚持?
两周之前,我看了一档新闻记录片,讲的是印度落后农村教育扶贫的事,人物,事件,地点,过程,结果,都是真实的,都是极其生动的。
从这个记录片,我看到了以下几点:
其一,印度落后农村的孩子有着可爱且天真的梦想。穷苦,是印度落后农村的真实写照,但孩子们的快乐和渴望也刻在了脸上,他们对新鲜事物的接受能力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我深深地感觉到,印度人,也是一个聪明而且乐观的民族集合体,一个不亚于中华民族的集合体。
印度落后农村的孩子跟中国落后农村的孩子有什么不同?镜头中的印度落后农村,孩子们的眼光是机灵的,脸上充满着欢笑,对着镜头,没有羞涩,没有胆怯,大大方方讲述着自己的愿望,跟破烂不堪的房子构成了非对称图像。中国落后农村的孩子面对镜头,会感受到陌生、胆小、新奇和不知所措,孩子们的心多是封闭的。
这种观点,其实不奇怪,只是立场不同罢了。站在他们的立场上,也就顺理成章了。
对于每次中印边界冲突,总是中方退让、印度咄咄逼人,取进攻态势,他们是自鸣得意的。
说到印度没有侵略别国的历史,这说法是混淆了概念。因为历史上印度就不是大一统的,是英国殖民统治才形成了“大印度”。正是如此,建国后的印度精英以英殖民者的姿态登台,接过了英殖民者的扩土理想——他们对中印边界孜孜以求的蚕食就说明了这点。
中国从长远来看,搞资本主义不一定比印度有优势。尽管中国私资让人觉得有点盛上天,其是灰社为代价 ,逆惯性仁心、社会前进方向。看看已经灰社国就基本上可知道了。苏联分裂内斗,几乎没有哪国顺当的。南斯 拉夫内斗分裂。东欧好过的也不多。中国的好是对社会主义基础的消耗转换来的,倾尽后会比印度好吗?能顺当吗?中国因此激起的矛盾还不够分吗?以前的问题还都是小困难,应该预设大困难还没上路呢。灰一种新制度就这么容易?是哪些人对此不担心?
上述才是根本。
-----------
一个反人性的基本国策,与世界是否接受无关,与孙副教授类是否赞赏无关,只与广大民众的切肤之痛有关。当然,从自然法则看,华夏民族有此一劫。
近年来,医药集团豢养的砖家叫兽们,借助新媒体无限夸大炒作这个变异,先是萨斯,现在是
新冠,并成功绑架了权力集团或二者狼狈为奸。
这个集团暴利滚滚而来,人民水深火热,前段的上海和近期的成都,民众真正体会了什么是人间地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