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田|告别革命是如何完成的:曹征路小说《军列》的思想深度


  曹征路老师的小说《军列》,发表于《萌芽》1986年第5期。这篇小说从某连队军功评定引发的心理冲突入手,深刻地揭示出红军时代确立的好传统——管理公共领域,在新时期丧失了官兵平等的前提之后,是如何被异化、过时和被废弃的。以小说的叙事模式,以主角的命运和体验为线索,深刻地揭示出一种奠基于革命传统的现代性方案——那种兼容人民政治主体性的现代性方案,是如何彻底成为历史的,就这样,告别革命的事业算是取得了重大进展。

  红军在三湾改编确立的革命性管理传统——管理公共领域——在官兵平等基础上管理权对被管理者全面开放,在新中国作为主导性的管理模式,复制到了近乎一切城乡单位制内部,形成了一种以革命经验为基础的“兼容人民政治主体性的现代性方案”,其各项实践原则,后来在鞍钢宪法的名义下得到重申。在后续的发展中间,管理公共领域遭遇干群不平等关系的渗透之后,一些立功心切的政工干部,就能够诱导群众以客体化地位去参与表演型公共领域,应该说这是“运动群众”的日常形式以及深度异化,彼时,这些异化还有可能被修复;但是,随后自上而下的管理权垄断改革,以及日渐强化的行政与技术统治趋势,从各个方面彻底排挤了管理公共领域的旧日优势地位,与此同时,是干部培养模式和选拔制度的质变,一代新人换旧人之后,旧的革命传统及其浸润的管理实践形态,最终淹没在历史尘埃之中。

  在告别革命的完成时,不仅意味着管理规则的革新,还肯定会体现为一种新的“干部再生产”模式的引入,《军列》非常深刻的地方,是在这个关节点上,以个体命运和心理冲突为线索,具现出历史与政治演化的深层逻辑。对于这样的历史性巨变,还没有见过严肃的学术分析,给出过起码的揭示,反而是曹征路老师,能够娴熟地以小说的笔法,非常深刻地演绎了这个巨大的转折所造成的冲击。

  连队军功评定及其激起的悖论性表现

  读完小说的第一感想和联想,是想起《老子》中间的一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管理手段的运用,原本是为了激励人们正面的努力,酬报付出与贡献,但是,给出的各项奖励物品本身,就会给激励物品赋予无形的社会价值,鼓励人以非正当手段去巧取豪夺,然后,所得物本身自带光环和洗白功能,倾向于掩盖获取手段的不光彩。就这样,手段本身直接反对目的,这是一个真正的管理悖论,各种管理手段的强化与运用,都会直接走向原初愿望的反面。

  小说的背景,是1980年代前期对越南进行的老山轮战期间,某部二团九连结束轮战,从战场上下撤,在军列上因为军功评定问题,引发了各种冲突,主要是心理层面上的冲突。然后,小说循此线索,回溯了军营内部的管理公共领域运作状况,以及相关的异化表现和修复路径问题。

查看余下9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