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自力:绝不容许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
近一个时期,舆论界一些人高调否定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宣扬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谬论,严重干扰改革开放和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影响十分恶劣,必须引起高度警惕。马克思创立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科学揭示了商品经济的运动规律,阐明了资本主义制度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必然性,为全世界被剥削被压迫的无产阶级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实现彻底解放提供了强大理论武器,正因为如此,自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创立那天起,就受到了资产阶级的疯狂攻击和否定。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世时对攻击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谬论进行了坚决反击和深刻批判;马克思和恩格斯去世后,世界各国的工人阶级及其政党继续与形形色色的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毫不妥协的斗争,维护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推动了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是毋庸置疑的,它们并没有因为论敌的攻击和否定而黯然失色,相反,随着时间的推移,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真理性越来越被充分地证明。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的历史方位,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进入关键时刻,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与形形色色反马克思主义思潮进行斗争,对于维护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朝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进,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一、正确认识资本的特性和行为
在这一轮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的闹剧中,一些人重拾资本-利润、劳动-工资、土地-地租的“三位一体公式”,宣扬“资本中性”论,企图抹杀资本的“逐利性”,这根本是徒劳的。
在经济思想史上,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将资本与生产资料混为一谈,宣称资本家的利润来源于资本、工人的工资来源于劳动、地主的地租来源于土地,形成关于价值创造和收入来源的“三位一体公式”。按照这一理论,商品的价值是由资本、劳动、土地共同创造的,资本家、工人、地主之间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不存在任何对抗性。这一理论显然与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生活中资本家与工人之间存在尖锐矛盾的事实严重不符。马克思通过区分劳动与劳动力,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二重性,阐明了资本与生产资料的根本区别,揭露了资本支配和剥削劳动的本质,批判了“三位一体公式”为剥削阶级辩护的庸俗性。马克思指出:“资本,土地,劳动!但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后者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独特的社会性质。资本不是物质的和生产出来的生产资料的总和。资本是已经转化为资本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资料本身不是资本,就像金或银本身不是货币一样。”“黑人就是黑人。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他才成为奴隶。纺纱机是纺棉花的机器。只有在一定的关系下,它才成为资本。脱离了这种关系,它也就不是资本了,就像黄金本身并不是货币,砂糖并不是砂糖的价格一样。”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资本运动的本质特征是资本与劳动力相交换,由此决定了资本生产过程的二重性:一方面表现为劳动者运用生产资料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生产出物质产品;另一方面表现为拥有生产资料的资本家占有劳动而实现价值增殖的特殊社会关系。在这里,生产资料被赋予了独特的社会性质,成为支配和控制劳动者的工具,不再是简单的物了。可见,资本作为一种社会生产关系,是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正是在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劳动工具和原料才成为资本。区分劳动和劳动力,揭示资本与生产资料的本质区别,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它为马克思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