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宗俦:“文人”的思路与“文痞”的套路
说老实话,在下一向以为,但凡正直、正派之“文人、墨客”,不仅“知书”更懂“达理”,实事求是、一是一二是二乃起码底线,对一切歪门邪道,嗤之以鼻;替人民发声,不二选择。
问题出在上述浅陋之“知书达理”论,未必经得起挑战,常常被一些“文人、墨客”、自诩的什么“绅”、“神”类“文化人”那种恶意污秽流言蜚语泼妇骂街式“文痞”抽了耳光,才逐渐意识到广义上的“文化人”,真有种雾里看花琢磨不透的感觉。
于是,对世间“文人、墨客”,大约只好退而求其次,从粗浅层面上借用颇为“高大上”的哲学慨念“相对论”议之,即:相对于“斗大字不识几箩”的人而言,但凡能“断字识文”者也,均可恭敬地归于“文人、墨客”一档,够包容尊重了吧。至于有无“通情”与“达理”类高层次,那就得看他“够得着”不。
五千年中华文明史有“文、野”,否则哪来精华与糟粕?现实万千事态中,从“文人”一下子很容易联想到它的对立面“文痞”。前者讲的是各种与人为善、为文正面性的“思路”,后者讲的是各种擅长挑事、整人的邪恶“套路”。
在中国近现代,最早把“文化人”分为“文人”与“文痞”的,要数鲁迅。他是最痛恨、最先揭露和定义“文痞”的:“文痞”么,泛指文坛痞子、流氓类。
他在1923年就勾勒出“文痞”形象与套路:“上海……租界文化的‘西崽相’、躲在在黑幕中的‘文探’;出没无常的‘文痞’……”他发表的《再论 “文人相轻”》,对文坛上一些人借“文人相轻”的口号,犀利地痛斥:“一面混淆黑白攻击诬陷,一面对假恶丑一律‘拱手低眉’”的现象。鲁迅“解剖刀”式的斗争精神了得。
当今中国不乏“文人”也不乏“文痞”,至于谁占上风,那就得看社会生态环境使然。即便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从来没有例外过。
虽然现在中国之时代、生态、环境,远远较之于鲁迅那个时代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但某些自诩“文化人”的卑鄙丑陋德性之内在“基因”,一时半会难以“渐变”,更别指望其“突变”。有如此劣根性的“文化人”尚存而且一定会“新陈代谢”便不担心其绝种,依旧会在文化圈乃至人民群众中,七翘八揑、呼风唤雨、作妖作怪,在他们眼里心里,民族和睦、人民富裕、国家强盛,对他们是如坐针毡的难受。
鲁迅早给“文痞”画过如上貌相。笔者狗尾续貂再充实以下“文痞”之套路、特质、内涵,莫过于擅长:舞文弄墨、钻头觅熢、无中生有、拨弄是非、添油加醋、颠倒黑白、以一当万、指鹿为马、东拉西扯、逢共必反、逢中必黑、把美西方淌脓癞疤吹成颜若桃花……如此这些,只有挂一漏万之虞,绝无言过其实之态。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