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志敏:缺少人的主观能动性,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不成立的


图片

  最近有朋友发表了如下的感慨,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郝贵生发文(《郝贵生:谈谈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几点看法》),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质疑。这种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理论勇气,恰恰是当代高级知识分子所缺乏的。

  对此,我回复他说,科学技术必须掌握在好品质且有才能的人手中才能充分地把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所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最核心的。乔布斯其实没有什么技术,但是人家敏锐地发现,当时的复印机巨头施乐公司发明的图文操作系统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所以他大胆地借用,结果苹果电脑就风靡世界。后来他也认识到智能手机触摸屏的巨大好处,所以苹果的智能手机就风靡世界。

图片

  你有好的法宝,但不知道怎么应用,那怎么可以变成生产力?

  所以孤立地绝对化地认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其实就掉到了唯生产力论、唯物质论的坑里了,是不符合唯物辩证法的。

  中国的四大发明在古代可谓是极其先进的科技。但我们却看到,由于它们并没有与更多的经济活动、产业紧密结合,因此,先进的科技并没有带来多大的生产力发展。我们的火药就更多地被变为迷信用品。以至于当火药传到欧洲得以大发展后,欧洲人认为原创发明的中国会发展得比欧洲更先进,更具有可借鉴性,可其中的一个著名人物到了中国以后,就发出这样的感叹:想不到中国到现在为止还让这项伟大的发明像停留在母腹中的胎儿一样。

  毕升发明的活字印刷术也是一项伟大的科技发明。但很遗憾的是,由于在古代识字的工匠不多,更何况是影像字,因此,这项伟大的发明也没有展现出多少先进的生产力。但传到欧洲,由于欧洲是由26个字母组合成词句的,所以就启发了欧洲人,也就有了古老的打字机。

  诸如此类的例子数不胜数。如我们的二进制对现代计算机的帮助很大。我们也从中看出,科技如没能与我们的生产生活紧密结合,它就很难让我们看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为它们不紧密结合,生产力就不可能被激发出来。因此,“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有前提条件的。那就是卵子一定要和精子结合才能造人,把那个不起眼的小水珠给变成一个生龙活虎的人出来。科技必须和人的主观能动性高度结合,才能让我们发现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否则就是鱼儿离开了水。如果非要排一个谁先谁后,我认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第一位的。没有人的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理论和科技发明充其量不过就是书房里的书和实验室里边的科研成果。

  奔百老人何祚庥和他老婆的口头禅就是“现在中国没什么原创性的科技,中国物理界对世界物理的贡献为零”。而项立刚经常发文批判他们的这个观点。美国的科技是跑得太前头,但很多是过于超前或者不实用的,但中国却老老实实地根据现有的科技,并把它和产业紧密结合,这让我们的生产力发展得都让世界为之感叹。超过现代社会发展基础的科技是不可能变化为生产力的,你不懂得应用好适合现有发展水平的科技,也不可能让它变化为生产力的。

查看余下70%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共6条)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6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