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锡良:两种风向都吹歪了!
老孙微评(两种风向都吹歪了)
1.深圳日本人学校被刺学生不幸去世,与家人步行上学途中遇害。
评:这件事情影响较大,因为它是第一次发生,部分网友把它跟“义和团”联系起来,实有不妥。关于这件事,我个人想说以下几句话:
A.毫无疑问地要谴责此类犯罪,并且希望法律能够严惩这名罪犯,还死者以公道。
B.要认真审理犯罪动机,如果只是随机选择作案对象,不是有意针对日本小孩,那么就没有必要强行捆绑国家间关系,因为国内犯罪分子已经很多次杀死或者开车撞死本国中小学生,对同胞也照样下黑手。如果他是特意选择日本孩子,那就要严肃对待,要正确引导民意。
C.不要动不动就拿“义和团”说事,中国学生在日本遇害的次数远多于日本学生在中国遇害的次数,这是不争的事实。难道日本人更加“义和团化”?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经常发生针对中国人的命案,难道也都是“义和团思维”在起作用?
D.关于日本在中国办学问题,网络分歧很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参照国际惯例,既不能歧视日本,也不能给它特权,更不能让日本学校成为文化渗透的大本营。
E.相信中国法律,此次命案是刑案,不是历史案件,也不是历史遗留问题,先保持理性为上。
关于中日关系,有两种风向都吹歪了:
一种是激化民间仇恨的风向,日本国内有,中国国内也有,都有试图让民间互害的情绪在内,实际上都是在鼓励违法犯罪。
另一种是淡忘甚至是美化日本侵华历史的风向,尤其是在此案发生后,他们都把责任推到中国人民对历史的记忆上面,中国学生在日本遇害时,他们却不这样引流。
两种风向都是极端的,都是有害的。
怎么看中日未来?怎么处理中日未来?
该打交道的要继续打,该做生意的要继续做,该民间交往的要继续民间交往,只要和平还在,就要选择用和平的方式往来。
一旦战争来了,正面应对便是,打得赢,就狠狠地打,打不赢,那就得承受代价,实力决定结果,怨天尤人是没用的。
中日竞争,就得敢于明着单挑,双方民间不需要仇恨互杀。
2.中日双方就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排海问题达成共识。
评:我还没有完全看懂情况,希望有更详细的内容不为我知。
双方是不是出现取得共识的契机了?文中暂时看不出来,或许还有着眼于其它的考虑。
当初,今天,日本到底在哪些方面做了合适的改变?我比较关心这个。
既然双方已经达成共识,那就必须付诸实施,相信有关方面的全面考量,牌得一张一张地打。
3.强拆果园副县长“14岁参加工作”履历被修改?官方回应。
评:这位副县长自己身上的事不小于他带人武力拆毁果园的事。
承包果园,有合同为证,不管承包者是大学生还是其他任何人,都有权依照合同执行,如果政府硬要收回果园,那就得赔,要价高低,也依合同办事即可,违约责任在合同上有条款可查。退一万步讲,双方到了谈不拢的地步,诉诸法院是第一选择,依法治国不是依副县长的想法治国,懂法的人恶意违法是万万不应该的,把承包商像牲口一样拖走很不文明。
该副县长,出生于1971年,早期简历明确介绍的工作时间是1985年,后来又改成了1988年,这里面的问题非常大,如果属实,那或许也是违法。
1985年,已经不存在知青下乡的问题,也不存在未成年人招工的问题,14岁不可能参加工作,因为初中都没有毕业。即使可以招童工,那也只能当工人,他能刚工作就直接进入区人大,并且还是干部编制,谁能办成这事?关于他的学历介绍,最早的是1993年读师专,如果他曾经读过中专,那一定会坦然写出来,因为那个时候的中专并不容易。
关于这次事件,上级主管单位应该分“查县长履历”和“查果园承包案”两条线进行,两案都应该给公众以交待。
4.黎巴嫩因传呼机同时爆炸导致二十死几千人伤。
评:肇事者至今未明,制造惨案的技术方案至今也未明,传呼机的生产过程至今也未明,新式的、由国家主导的恐怖操作令人胆寒,对全人类是一次警醒。
电子设备,与电子设备紧密结合的所有产品,都存在被技术性操控的可能性,这已经是无须争辩的事实,技术水平到位了,想干的事都能干。
中国的公知,一直在批评中国不该在尖端技术上搞独立自主,总是讲此举动了美国的奶酪,得罪美国就是让改革开放走回头路,得罪美国就是跟文明作对,得罪美国是中国经济困难的最大原因,他们深信,只要跟着美国混就够了。
现在看,一个大国,把自己拴在美国身上靠得住吗?大家自己回答吧!
骂毛主席独立自主的人骂了几十年,许多战略产业还曾经下马,后来不得不重新捡起来,弯路走了不少,不能再弯下去了,决定大国命运的东西必须自己干,咱们不是弹丸小国。
5.湖南财政厅长在家坠亡,另两男子同时坠亡。
评:从已经公开的信息看,此事暂时可能只会定性为一般刑事案件,主媒对此案似乎表现较为低调,并没有太多的其它不同报道。
从本人角度看,希望只是一般刑事案件,尽量不要扯到清廉问题。这两名犯罪分子选择作案对象或许做了精心安排,他们可能太相信重点人物有油可榨。
关于此案,本人暂不做过多联想,应该尊重被害逝者。
写于2024年9月21日星期六
【文/孙锡良,红歌会网专栏学者,独立时评人。本文原载孙锡良新公众号“孙锡良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