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大林逝世前告诫:“如果在理论上出了错,那么就会断送整个事业”
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的地位,大力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武装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头脑,批判各种错误思想和陈旧落后的传统观念,是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防止党变质和国家改变颜色的根本保证。斯大林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和研究一贯是很重视的。远的不说,就说他晚年的情况。他不顾年迈体弱仍进行理论问题研究,写出了《马克思主义和语言学问题》(1950)和《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1952)等重要著作。根据谢皮洛夫的回忆,1952年斯大林对他说,现在我们正在考虑在经济方面采取重大措施,而要在真正科学的基础上进行经济改革,必须使干部和青年懂得真正的政治经济学。斯大林要求谢皮洛夫牵头编一本供干部和青年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教科书,强调指出,“现在情况就是这样:除非我们在科学的基础上培养出我们的干部、我们的工人、我们的经济工作者和劳动者来,不然我们就要灭亡。历史就是这样提出问题的”。这里斯大林强调必须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把这个问题提到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高度来认识。
1953年3月,斯大林在他逝世前一两天对刚当选为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的切斯诺科夫说:
你们应当在最近就抓进一步发展理论的问题。我们可能会在经济方面出一些错。但是不管怎么样我们能够纠正过来。如果我们在理论上出了错,那么就会断送整个事业。没有理论,我们就会死亡,死亡,死亡!……
这大概是斯大林生前最后一次发出的语重心长的告诫。
列宁有一句名言:
“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是列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并用以指导革命实践的结果。同样,斯大林也十分重视理论的指导作用,他继承和发展了列宁的思想,结合实际解决了一系列理论问题,保证了苏联的建设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并取得重大胜利。苏联的第一代和第二代领导人列宁和斯大林既是革命家,又是大思想家和大理论家。
斯大林逝世后,情况发生了变化。登上领导岗位的是一些从事实际工作的人,他们原先或者做行政工作,或者做技术工作,文化水平不高,理论知识和修养很差。第三代领导人赫鲁晓夫是一个连拼写法还没有完全学会的半文盲。作为第四代领导人的勃列日涅夫没有受过正规的高等教育,文化水平也不高,尽管有较多的实际工作经验,但是缺乏理论知识,更谈不上有什么理论修养。而对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指导思想的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来说,掌握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并将其用来指导自己的工作,是一个基本的要求,否则他就无法把握住正确的方向,有可能把党和国家引导到邪路上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