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大桥爆炸:迷雾、阴云,也许还有精巧的算计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8日,在横跨刻赤海峡的克里米亚大桥铁路上,一节装有燃料的火车油罐车厢起火,多节货运车厢受损。澎湃影像 图
战争与武装冲突是国际关系中的非常状态,它们使国际关系退回地缘政治博弈时代。如果说在人际关系中,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在这种赤裸裸的国际政治较量中,退一步往往就是穷途末路。俄乌冲突到了这个阶段,双方都是赌上了国运,可以说谁都输不起。相关各方、不同阵营,为了最终的胜利,可谓奇招尽出,各种石破惊天之举层出不穷。
当地时间10月8日清晨,克里米亚大桥上的爆炸声如同一声号角,预示着俄乌冲突即将迎来新一轮的升级和扩大。
目前,乌方的战略反攻还没有达到收复克里米亚的环节,暂时也还没有直接争夺克里米亚的能力。但对俄罗斯控制下的克里米亚而言,已是山雨欲来风满楼。眼下,乌方对付克里米亚的主要策略是"登堂入室+釜底抽薪"——一方面,在前线猛攻赫尔松,打掉克里米亚的门户,另一方面,切断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的联系,动摇俄方统治克里米亚的基础。因此,对于打击俄方控制克里米亚的标志性工程克里米亚大桥,乌方谋划已久。这次对克里米亚大桥的定点打击,在政治和军事上都意味深长。无论爆炸由何方所为,乌克兰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
首先,克里米亚和赫尔松的后路可能中断。克里米亚是俄罗斯辐射黑海、地中海的桥头堡,赫尔松又是克里米亚的大门和前哨。目前,这两个地区孤悬于战线的最南端,深入乌克兰的腹地,之所以还能勉力维持,全靠两条钢铁大动脉。一条在陆地,一条在海上。陆地大动脉是从顿涅茨克、马里乌波尔经梅丽托波尔的铁路线,为了打通这条命脉,俄军可谓历尽苦战。为了维持这条大动脉,俄军付出了巨大的伤亡,占用了大量机动兵力。但是,随着战局恶化,以及乌军远程火力的加强,乌军目前已经有意图、有能力打断这条陆上大动脉。
另一条命脉就是俄罗斯2018年和2019年斥巨资建成的克里米亚跨海大桥,这是俄罗斯独立后最大的超级工程,当时耗费了近40亿美元,由俄总统普京亲自驾驶第一辆卡车通行。这座大桥不仅是俄罗斯牢固控制克里米亚的象征,更是俄罗斯以举国之力守望黑海、地中海的决心。当前,俄罗斯在乌克兰的陆地运输线陷入风雨飘摇,克里米亚大桥这条海上大动脉就生死攸关了。但遗憾的是,克里米亚大桥对克里米亚的作用是一个悖论,这种工程在和平时期看起来很气派,在战时状态下作用却非常有限。因为这种临近前线的超级工程非常脆弱,目标太显眼,防御太困难,只要对方惦记上了,根本防不胜防。而保护大桥最有效的方法,其实并不是军事手段,而是政治威胁。比如俄方领导人此前公开宣布,如果乌方敢动克里米亚大桥,乌克兰将迎来“末日审判”,就是寄希望于乌方投鼠忌器,有所顾忌,不敢轻易下决心。
其次,本次事件具有重大的象征意味和政治效果。本次俄方特别军事行动,动静虽然很大,战线虽然很长,但根本上是围绕着克里米亚半岛展开的,如何长期巩固克里米亚,如何拱卫克里米亚,如何扩大克里米亚的辐射范围,如何使克里米亚恢复苏联时代的海权力量。为此,从一开始俄方的主要战略目标,就是把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紧紧地连在一起,使克里米亚真正变成俄罗斯躯体上最有力的拳头。为此,俄方在战前斥巨资修建了克里米亚大桥,在战时拼命打通顿巴斯和克里米亚的陆上通道,这两条陆海战略通道就像是臂膀,或是动脉,保证克里米亚与俄罗斯本土不会分离。
但是,国际政治是残酷而现实的,人算总是不如天算,形势也总是比人强。现在,大桥在众人瞩目之下,以这种轻而易举且莫名其妙的方式被破坏。无论何方所为,发生在克里米亚大桥的爆炸表明克里米亚腹地已暴露在攻击之下。如果最后证实炸桥是乌克兰所为,那克里米亚大桥的一声巨响也可以视作是乌军南线攻势的号角。而这对俄军显然不是一个好兆头。
再者,本次事件标志着俄乌冲突中打击重要基础设施时代的到来。前不久波罗的海的“北溪-1”和“北溪-2”天然气管道刚刚遭袭,开了欧洲重要基础设施遭破坏的先河。两周之后,克里米亚大桥再现爆炸,加上若隐若现的核阴云,事情发展到这步田地,可以说为欧洲、为欧亚大陆、为全世界都蒙上了可怕的阴影。
最后,炸桥的方式方法,使核威慑问题复杂化。国际政治常常充满迷雾,战争行动往往扑朔迷离,一切皆有可能。本次事件如果确为乌方所为,打击而不摧毁,只炸公路不炸铁路,同样意味深长。一方面,乌方对战场形势比较自信,认为俄方在战场上有效军事报复的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如果克里米亚大桥是俄方命脉,重创而不切断,何尝又不是一种威慑。实际上,大桥已经变成了“人质”,且大大增强核威慑的复杂性,“你敢实施核打击,我就敢扯断你的主动脉”。
总而言之,克里米亚和赫尔松非常孤立和脆弱,本次炸桥事件,无疑对赫尔松前线苦撑的俄军,对克里米亚半岛的居民,造成了巨大震动。俗话说,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后路不畅,前方无望。下一步,随着赫尔松成为主战场,在乌军新的战役行动中,打击两条大动脉将是重要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