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杰:中美俄博弈老人政治慢镜头
2024年3月18日普京连任俄罗斯总统是有历史里程碑意义的,此后中美俄博弈老人政治将至少能让国际政治“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延缓十年。
一、大国博弈谁先挑事谁先遭殃
克劳塞维茨在《战争论》中提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问题解决不了,矛盾就会爆发,这种情况下中美俄三国会不会有人下场?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美苏两国在大三角时期的状况与现在的中美两国完全不同,中美之间并没有展开绝对的军事较量,两国在各方面的实力也并不像美苏两国属于对等平行的关系。以目前中美两国的实力来看,与当时美苏开战的大背景完全不同,中美两国缺乏展开热战的条件。纵观整个冷战大三角时代,中美苏三方之间从来没有发生过一次大规模的战争,但印象中那个时代并不太平,那个时候的战争是谁在打?是这三个国家与若干其他国家在打代理人战争,根本就没有一个国家亲自下场。二战爆发,美国凭借海洋优势,躲过了战争的摧残并在全球遭遇战争恐慌时,美国借助军备出售,拿到了霸权世界的第一桶金,二战刚结束时,美国如日中天,他的GDP比当年全球GDP的一半还多。二战之后,第一场真正的大国与强国下场的战争,就是朝鲜战争,第二场是越南战争,在这两场战争中,美国都吃了大亏。美国的结局会怎么样?这两场仗打完之后,美苏之间的对抗形势成为美苏争霸、苏攻美守。美国吃亏之后,整个战略态势都处于一个不利的状态,为了挽救这个态势,美国做出了重大的战略切割,放弃了东南亚方向包括在中国方向原有的一些地缘战略优势。这两场仗,美国打空了很多。同样再看苏联那个时候,苏联也没少下场打仗,最典型的就是阿富汗战争,这场战争被后人视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美国与苏联的前车之鉴就摆在这里,在大三角关系中,谁先下场打仗,谁大概率会遭殃。但中国的几场仗,却依然打得顺风顺水,为什么?其实冷战之后美国也打过几场没有遭殃的战争,比如入侵巴拿马、空袭叙利亚,这些战争中美国的表现基本都没有什么大问题,战争进展的也相对顺利。这几场战争有一个共同特点:快打快撤绝不纠缠。持续时间短,变量少,可控制性自然就更强。中国建国后所有的对外作战都没有纠缠,在可接受某种战后安排的情况下立即结束战争,没有在对方的场地上待下去,美国无论是空袭叙利亚,还是入侵奥巴马,时间也都很短,打完就撤。这就是《孙子兵法》中的宁拙而求速胜,且莫求巧而久拖。还有一点,就是战场空间距离远近。美国在从越南、阿富汗撤军后大量装备被遗弃,那是因为运输成本甚至超过了装备本身的价值,这就是“千里馈粮”的道理。中美俄三方都没有近距离开战的条件,现在这种闪电战会存在吗?中美俄任何一方,都有与对方相抗衡的实力,没人有能力确保自己开战即胜,速战速决。再来看看俄罗斯的现状,俄罗斯发展为何迟迟没有明显变化?因为俄罗斯多年战乱不断,周边的小仗很多,这些小仗都有美国等西方列强的背景,俄罗斯在这些小战中胜利了,但在这个过程中,俄罗斯被肥的拖瘦,瘦的拖垮,经济也是久衰不涨,这次俄乌战争下,俄罗斯更是雪上加霜。战争带来的后果,俄罗斯比谁都清楚。中美俄三国目前正在维持着这种脆弱的平衡,没有人想打破,抑或没有人敢打破这种平衡,因为谁第一个伸手,谁先下场,大概率会遭殃。在如履薄冰的三角关系中,这无异于自取灭亡。所以,中美俄三方大概率不会有谁亲自下场挑事。后续中美俄关系将会如何发展?这种新三角关系在相当长时间内仍然会存在,在中国强势发展,美国日渐衰退,俄罗斯有能力撑起三角端点的情况下,战略竞争烈度会持续升级,但这种平衡不会被轻易打破。一方面,美国不会放弃对中俄两国的双重遏制战略;另一方面,中美俄三国在全球治理、防核扩散等问题上还存在合作空间,难以实现真正的“脱钩”。中俄两国都希望与美国保持相对稳定的战略关系,所以中美俄大三角中的三国大概率不会亲自下场打起来。与冷战时期的大三角关系不同,现在中美俄呈现出的三角关系结构更加稳定,矛盾依旧存在,但这种稳定平衡的格局不会被轻易打破。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即使政治矛盾化解不开,三角关系中的任何一方大概率也不会亲自下场挑事,因为无论是从历史的角度看,还是从国际局势上看,谁先挑事谁先遭殃。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