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站在实事求是的高度正确评价小岗村(三)

2024-01-27 3425 0
作者: 黄泽元 来源: 红歌会网


  ——评陈文胜《需要从党史的高度看待小岗村的历史地位》之三

  三、小岗村改革:中国共产党领导农民拉开改革开放的序幕

  作者在这部分说道:“谁能想到,曾经每年秋收后几乎家家外出讨饭的小岗村,‘大包干’后的第一年粮食总产量达十几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350元,为1978年的18倍”。这是官媒重复了几百遍的小岗村数据。第一年(即1979年)粮食总产达十几万斤,并由此得出结论:一朝越过温饱线。粮食总产达十几万斤,这个数据基本是可信的,但说“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这个数据就根本不靠谱了。老叟经过计算,每亩才只有17斤。每亩17斤,这连种子都收不回,你相信吗?而且一连种了15年,世上竟有这样的荒唐事?既然那时是计划经济,就会得到各级政府的严格管理,小岗村种了十五年地,每亩只有17斤,难道就没有哪一级政府来管吗?生产队上面有大队,大队上面有公社,公社上面有县里,这一级一级的管理部门,难道都是不管事,只吃干饭的摆设吗?这么多年就没有哪个干部发现这个问题吗?根据乌有之乡网站的披露,小岗村历史上最高年产量曾达到过20万斤,经计算,亩产四百斤。小岗村有500亩土地,而且土地肥沃,达到这个产量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亩产400斤这个产量并不算很高。小岗村之所以年年外出要饭,那是凤阳一带的传统,而且是农闲时外出,这并不是由于饥饿迫使的。凤阳花鼓是他们的一门技能。直到21世纪现在,在我们湖南郴州地区的桂阳县,仍然有农民在农闲时外出乞讨,我们能不能因此完全否定改革开放,否定包产到户呢?说这是饥饿迫使的呢?

  作者又说道:“谁能想到,相比改革前在人口增加44.4%、可耕地面积每年减少的3000平方公里的情况下,从1984年废除布票,到1992年废除粮票;由不到十亿人口连数量都无法满足的食品短缺饥饿时代,到现在十四亿人口却农产品过剩而满街的农产品卖不出、不仅要“舌尖上的安全”还要“舌尖上的美味”的时代,中国的农业从来没有今天这样高水平的生产能力。尽管中国现在是全球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但主要是进口大豆,接近粮食总进口量的80%。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公布的数据,2019年大米和小麦全年进口量仅占当年产量的1.8%和2.3%,自给率均在95%以上;其中大米从2016年的进口数量逐年下降,到2019年同比下降53万吨。根据商务部发布的数据,中国口粮年均消费量为2亿多吨,2019年小麦、玉米、大米三大主粮库存结余2.8亿吨,库存量可以确保全国一年的消费”。

查看余下69%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赞赏备注

长按二维码打赏

评论(我来首评..)

返回文章
登录
默认表情
添加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0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