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杂交水稻”看举国体制的系统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健全新型举国体制,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形成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举国体制”是指由国家出面,为实现某一特定的战略目标和任务,组织动员和调配全国各方面的力量,实施某项重大任务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举国体制的基本内涵和作用主要体现在“集智攻关”与“合力建设”两个方面。

  举国体制是社会主义的基本要素和制度优势,是持续发展能力水平的基本支撑,也是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党领导开展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举措。举国体制在经济建设、科学研究、国防安全、竞技体育等领域均发挥着重要作用,用好举国体制是我国的制度优势所在。

  杂交水稻是一项造福全世界的重大科技成果,大家现在都讲“没有袁隆平就没有杂交水稻”,是的没有袁隆平呕心沥血地研究和培育,没有袁隆平的艰辛付出和杰出贡献就没有杂交水稻的成功,“杂交水稻之父”实至名归,但同时也要看到袁隆平之所以能够完成杂交水稻的研究培育,离不开举国体制的系统支撑。

  搞杂交水稻育种,不同于一般科研项目,在当时的条件下,需要人力和物力配合。当攻关需要技术人员时,时任湖南省委书记的华国锋向中央提出申请,请求给以支持,毛主席一次性给他们调动了全国300多位顶尖水稻专家到湖南协助。需要科研经费,华国锋直接批示拨款,当时湖南分多批次一共给了课题组二百多万元。现在看来这是个小数字,但放在六十年代末对照来看就不是一笔小数字,当时一所中等规模大学的年度拨款也不到一百万。换句话讲,一个杂交水稻项目经费达到一所大学近三年的预算,其数目之大是显而易见的。这二百多万元至少相当于今天的三十个亿以上。要人力,湖南每年派1.5万以上的农民长期住在海南开展试播。放在今天,有哪个农业项目能调动这么多人?放开点说,如果杂交水稻研究往后推迟十年启动,可以说基本上就很难成功,因为后来的分田单干都是各忙各的事,哪里还谈得上集体试种。

  同样是造福于世界的重大科研成果“青蒿素”,也同样是得益于举国体制的系统支撑。诺贝尔奖获得者屠呦呦在获奖感言中说:“今天,我再次衷心感谢当年从事523抗疟研究的中医科学院团队全体成员,铭记他们在青蒿素研究、发现与应用中的积极投入与突出贡献。感谢全国523项目单位的通力协作……对于全国523办公室在组织抗疟项目中的不懈努力,在此表示诚挚的敬意。没有大家无私合作的团队精神,我们不可能在短期内将青蒿素贡献给世界。”

  新型举国体制的构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必然要求,旨在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高创新链整体效能,抓住发展机遇以应对国内外环境的挑战。从传统举国体制到新型举国体制,变的是实现的形式,不变的是核心要素——全国上下,统一协调,通力协作。举国体制的目的在于完成重大任务,为此要突破既有体制下的分工,调动最广泛的积极因素,建立全国性的分工协作关系,这就要求国家设立更高层次的领导机构,统一管理、协调和监督各参与部门,齐心协力完成任务。

  【文/邓新顺,本文为作者投稿红歌会网的原创稿件】

「 支持红色网站!」

红歌会网

感谢您的支持与鼓励!
您的打赏将用于红歌会网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传播正能量,促进公平正义!

×
赞赏备注
确认赞赏

评论(我来首评..)

大家都在看

热评文章
热点文章
热赞文章
在『红歌会App』中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