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报:在毛主席指挥下,我军撤离延安后初战便告捷
作者简介
程悦长,文中身份为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新编第4旅副旅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
“倾听经典故事 追寻红色记忆”系列之六十四
记陕北三战三捷
■程悦长
前线,正进行着激烈的战斗。部队把毛主席指示的作战方针,告诉给每个指战员。大家情绪振奋,决心发扬勇敢战斗、不怕牺牲的精神,彻底消灭敌人。
当时在第一线担负抗击任务的,只有教导旅和警备第七团,兵力只有五千多人。战士们利用纵深野战工事,顽强地顶住敌人,打破了胡宗南“三天占领延安”的迷梦。一九四七年三月十六日,敌人付出巨大代价后,进抵垦区金盆湾、南泥湾一带,逼近延安的大门。然而王家坪依然彻夜亮着灯火,毛主席在敌人即将兵临城下的紧急时刻,仍坚持着工作。电报机发出嘀哒的音响,把毛主席的指示传播全国。十八日,敌人窜到延安城郊三十里铺,枪声已清晰可闻,我们的毛主席才最后离开办公室。
经七天七夜的激战,教导旅和警备七团歼敌五千多人,胜利完成了掩护中央机关安全转移的任务,才奉彭德怀司令员之令撤出阵地。三月十八日夜间,我奉命和侦察科长率侦察排和一个连,留在清凉山监视敌人。天亮时,敌人从柳树店以南山梁进犯延安。我十六团一连由宝塔山节节抗击后,越过延河,上了清凉山。挨到上午十点钟,才有敌军一个排探头探脑地进了延安城。我们在清凉山上,对敌人的一举一动,看得清清楚楚。战士们对准目标,连打了几梭子机关枪,打得敌人丧魂失魄,就像没头苍蝇,到处乱撞。
这时候,我一纵队用少数兵力,故意摆出阵势,漫山撒开,向西北方向的安塞转移,诱敌前进。敌机跟踪侦察,果然以为是大兵团行动,即以其主力五旅之众追扑上去。下午三点钟,我们监视敌人的任务已经完成,才撤退下来。暮色苍茫中,我们告别了这座庄严雄伟的古城。
敌人侵占延安后,就拼命吹嘘“胜利”,而此刻,我新四旅、教导旅和刚由河东过来的二纵队,已到延安东北的青化砭一带隐蔽埋伏。毛主席在离开延安时,就已决定要在这一带打一个歼灭战。根据毛主席判断,敌人一定会来,并且是实力较弱、便于歼灭的。“初战”关系全局,打好了步步取得主动,打不好就会处处被动。我们做了细致的准备:看好地形,预行演习,校正部署,单等敌人出笼。
青化砭,公路两边都是高山,像一条口袋。只是青化砭有个土寨子,要使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就得让出寨子。后来我们新四旅七七一团想出办法:拆北墙留南墙。因为敌人由南边来,既可以挡住敌人的视线,又减少了我军攻击时的障碍。这个巧妙的主意立刻被采纳了。
三月二十四日拂晓,西北野战军主力部队在彭德怀司令员的指挥下,进入指定地区。我一纵队把敌人牵到安塞后,又掉头向东,赶到青化砭参加战斗。刚刚布置妥当,就得到情报,敌三十一旅、一三五旅自延安分兵北犯,已进至拐峁、刘家沟。但是等了一天,敌人却没有来。
在山头上趴了一天,战士们求战心切,夜半又去原地设伏。天明,情报一个接着一个,敌人出动了,敌人进沟了。将近十点钟,敌先头部队闯进了伏击圈,他们没有发现目标,大模大样地朝前走。当敌人全部进入伏击圈时,二纵就在尾部打响了,我们新四旅设伏地点是常家塔,正捏住敌人的脖子。张贤约旅长一声命令:“出击!” 冲锋号声直入云霄,战士们跃出工事。一纵、教导旅自两侧合击,山高沟深,敌人躲无处躲,逃无处逃,只好等着挨打。
这一仗打得干脆利索,仅仅一个多钟头,就结束了战斗。敌三十一旅旅部率一个团近三千人全部被歼。崭新的重机枪,美式发报机,都连着驮骡牵来了。撤出延安仅仅六天,我军初试锋芒,就旗开得胜。这一仗大大打击了敌人嚣张的气焰,鼓舞了我军的士气。俘获的人员、马匹、弹药、物资,又充实了我们的力量。敌主力五个旅,武装游行到安塞,扑了一个空,听说三十一旅被歼,慌忙赶回救援,而我军已撤往几十里外休整了。敌人徒劳往返,一无所获。
青化砭战斗的胜利,不仅使敌人为之惊慌错愕,就连我们自己也没料到会这样顺利。其实,胜利的结局是毛主席早已安排好了的。为着迎合敌人寻我主力决战的心理,在撤出延安的时候,毛主席指示我军一部,公开向安塞方向转移,以调动敌人主力到西北方向,我军主力则隐蔽在延安东北一带寻找战机。毛主席估计,敌人在延安立足未稳,必然会派出警戒部队,向延安东北方向的蟠龙一带伸展,以便确保外围。青化砭是去蟠龙的必经之路,地形险要,便于我军用兵。就一般规律说,敌人会把战斗力较强的部队用来对付我军主力,战斗力较弱的放出警戒。而我军则可集中绝对优势兵力,事前做好充分准备,一鼓歼灭之。
(本文选自《星火燎原》,略有删减;《星火燎原》是毛泽东题写书名,朱德作序,无数革命前辈用鲜血和生命写就的红色经典,生动再现了壮怀激烈、惊天动地的革命故事,承载着我党我军的基因血脉,蕴含着伟大的革命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