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之辛:毛主席是打破“官国”传统的第一人
1965年5月,毛泽东重上井冈山,在山上待了七天。这次上山没有举行什么会议,只有小范围座谈。毛泽东每天散步,散步时与陪同前往的几位干部谈了不少话。当时,陪同毛泽东上山的有张平化、刘俊秀、汪东兴、王卓超等人。《党的文献》2006年第3期刊登了采访王卓超关于毛泽东在重上井冈山期间与他们的谈话。王卓超是参加长征的老红军,时任江西省副省长,兼任江西省政法办公室主任,具体主管党中央在江西进行的一些重要活动的保卫工作。那时正值毛泽东酝酿如何去完成他人生必须要做的第二件大事,这篇采访记录让我们听到了他内心对中国革命的前途思考多时的想法,感悟到他在自己生命最后时光下那么大决心做这件大事的初衷,值得我们细细思索体会。
王卓超记忆特别深的一次谈话是在上山后第三天的下午,那是王卓超一生中亲聆毛泽东讲话并相互交谈时间最长的一次,有两个多小时,而且,毛泽东谈话时情绪相当激动,时而激昂,时而深沉,还带有几分忧郁,给王卓超留下终身难忘的深刻印象。
王卓超回忆道:记得那天下午主席像老师考学生一样问我们井冈山精神是什么。我们回答说艰苦奋斗。他笑了,叫我们再想想,说艰苦奋斗只是一个方面,只是一点,还差两点,要从制度方面想。汪东兴加了一条支部建在连上。主席点点头,继续说:在井冈山时,我们摸索了一套好制度、好作风,现在比较提倡的是艰苦奋斗,得到重视的是支部建在连上,忽视的是士兵委员会。支部建在连上,随着我们掌握政权,现在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比井冈山时士兵委员会就要差多了。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井冈山时期士兵委员会是有很大作用的。主席将井冈山士兵委员会的作用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他重新提起《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他写过的话:“中国不但人民需要民主主义,军队也需要民主主义。军队内的民主主义制度,将是破坏封建雇佣军队的一个重要的武器”,说全国都需要推行政治民主。
这段话反映了毛泽东对当时中国政治现状的基本看法:共产党的领导已经稳固建立起来了,“全国各行各业都建有党的组织,成为领导机构”,“党的力量加强了”,但是,如何“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的问题却没有得到解决,“全国性的政治民主更没有形成为一种制度、一种有效的方式”。毛泽东把井冈山时期所创建的士兵委员会提到一个很重要的地位,并且认为,在取得革命胜利十几年后,在“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实行政治民主,保证我们党不脱离群众”方面,比井冈山时的士兵委员会差多了。因此,在毛泽东心目中,中国共产党面临的重要任务,就是要找到“一种有效的方式”,制定有效的制度,在全国“推行政治民主”。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