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年轻人不会忘记我,会研究我的。”
1
1911年春天,19岁的毛泽东辞别父母,奔赴长沙求学。
刚从农村进城的毛泽东,感觉什么都很新鲜,尤其是琳琅满目的报纸书籍,让喜欢读书的毛泽东不知所措。
他花钱买了一份《民立报》,那份报纸刊登了黄花岗72烈士牺牲的消息,转到其他版面,详细罗列着同盟会的革命纲领,以及革命领袖孙中山的名字。
毛泽东读完报纸大为震撼。
他在韶山就藏着一股侠气,喜欢读《水浒》之类的反抗小说,想以自己的奋斗让穷人过的好点,为了这事,毛泽东和父亲吵过好几次。
现在到长沙才知道,原来那么多人对现实世界不满意,做着和他相同的事情,无非是舞台大小不同而已。
读完报纸之后,毛泽东深深记住了同盟会的几句宣言: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建国民皆有参政权的政府、平均地权。
他也记住了孙中山的名字。
孙中山已经是名满天下的革命领袖,而毛泽东只是初出茅庐的青年学生,犹如粉丝崇拜偶像一样,毛泽东也对孙中山生出敬仰之心。
激动之余,毛泽东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墙上,让路过的同学们发表意见。
他在文章里说,只有孙中山做总统,康有为做内阁总理,梁启超做外交部长,中国的事情才能做好。
此时的毛泽东以为孙中山、康有为、梁启超都在讲革命和维新,结合在一起,便是反对清朝和皇帝制度的。
他不知道孙中山和康梁的政见完全不同,不可能在政府里共事。
不过这是毛泽东第一次发表政见,学识阅历也不丰富,我们现在看这个观点,不能太苛求。
但就是从此时开始,19岁的毛泽东看到模糊的未来,并且向那个指引未来的人一点点靠近。
2
时间过去12年,毛泽东已经不是懵懂的青年学生,而是刻苦砥砺修成的奇男子。
他在湖南一师读报纸研究时事,眼光犀利观点新颖,同学们都称他“毛奇”,学业大进之后,毛泽东便和志同道合的同学一起,成立新民学会,整天研究如何改造中国和世界。
新民学会,就是湖南共产党的原始班底。
杨开慧特别喜欢毛泽东,不顾家里人反对,一定要和毛泽东在一起。杨昌济无奈,只好同意女儿和爱徒的关系。
正是因为这场婚姻,韶山冲的农家子弟毛泽东,得以借杨昌济的人脉关系,进入湖南文化名人圈子。
此时的毛泽东,早已今非昔比,和偶像孙中山的距离也越来越近。
1923年12月,毛泽东和杨开慧住在清水塘,估计因为家庭琐事吵架,夫妻俩的心情都不好,彼此还产生了一点误会。
可中央发来通知,让毛泽东立刻去广州,参加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