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难得粟裕!壮哉粟裕!
粟裕(1907-1984),侗族,生于湖南会同。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大将之首。1955年9月27日,被授予大将军衔,并授予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84年2月5日逝世。
敢于“斗胆直陈”的粟裕
1946年春,中国大地上抗日战争胜利带来的晴朗天空已经乌云密布,美国人出面调停,国共和平谈判已经危机四伏,觉得珠蓝色三环旗快要飘不起来了,为了顾全大局,新四军华中野战军司令员粟裕还是接受了国民党徐州绥靖公署主任顾祝同的邀请,亲自赴徐州参加军调会。尔后国民党背信弃义发动了国内战争。粟裕在毛主席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率部转战华东,逐鹿中原,指挥了诸多出色的战役,创造了辉煌战绩。
1947年,粟裕(左二)在孟良崮战役前线。
1946年7月至8月,他坚定沉着,从容不迫,指挥了苏中战役,以3万余人迎击国民党军12万人之众,七战七捷,歼敌5.3万余人。中央军委将其作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范例,通报全军。1946年10月15日中央军委电示华东方面,在陈毅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决定,战役指挥交粟裕负责。从此粟裕挑起了华东战区的指挥重担。1947年1月,他部署与指挥了鲁南战役,歼国民党军整编第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5.3万余人。缴获了大批美式武器装备,取得了同机械化部队作战的经验,为组建特种兵纵队创造了条件。接着,又在莱芜战役中歼敌5.6万余人。5月,在孟良崮战役中,他一反专拣弱敌打的常规,以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出其不意地把国民党王牌军整编第七十四师从重兵集团里割裂开来全歼,击毙不可一世的中将师长张灵甫,震动了国民党统帅部。
通常作为一个战区的指挥员,因其所处的位置会不可避免地存有一些局限性,但粟裕却有着与众不同的全局眼光,尤其是对中央做出的决策提不同的建议时,他敢于“斗胆直陈”。
苏中战役之前,他向中央军委和毛泽东同志提出推迟外线出击的建议;豫东战役之前,他又向中央提出推迟渡江、歼敌主力于长江以北的建议;以及济南战役结束之时,提出发起淮海战役的建议等,都得到了中央的重视和采纳,并被战争进程证明是正确的。粟裕曾经说过他当时提建议时的心情:既担心自己的看法有局限性,会干扰统帅部的决心,又觉得作为一个战役指挥员,应当从战争的全局考虑利弊得失,对上级提出负责的建议,因此大胆地向中央报告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粟裕同志提出这些重大建议的前提是因为他一贯关注战略全局,善于把战略全局与本地区、本部队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并且以本地区、本部队的积极努力,去促进全局意图的实现。
对中央已经决策的战略行动提出不同意见,没有战略家的胆识和敢于对战争全局负责的大无畏勇气是做不到的。然而,粟裕义无反顾地将他的意见于4月28日向中央军委发了电报。5月5日又奉命奔赴阜平城南庄向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任弼时五位中央书记当面汇报,提出华东野战军3个纵队暂不向江南出动,集中主力在中原黄淮地区打大仗的建议。中央完全同意并采纳了他的建议,改变了分兵渡江南进的战略部署。
“如果坚持渡江南进,甚至会推迟全国胜利的到来。”粟裕的一句话,曾引起了毛泽东主席的不满,以至于产生临阵换帅的想法。但作为一位伟大的军事统帅,毛泽东主席最终服从了真理。
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在给粟裕的文电中多以“所想正确”、“部署甚好”、“完全同意”、“甚好甚慰”等赞语,充分肯定了粟裕战役指挥的正确性,也反映了毛泽东和中央军委对粟裕的高度信任和重托。
1948年12月17日,淮海战役总前委在华野指挥部蔡凹村第一次开会,左起:粟裕、邓小平、刘伯承、陈毅、谭震林
浩瀚而宝贵的历史知识既是人类总结昨天的记录,又是人类把握今天、创造明天的向导。而对待创造这些历史的人物,后人应当实事求是书写他们的历史。不尊重史实既是对自己民族文明的不尊重,也是对人类文明的不尊重。一个健康的民族,要有勇气面对历史。
毛泽东主席说:“我很欣赏粟裕的性格,他敢于说真话,敢于坚持真理,敢于为真理而斗争,他不怕误解,不怕委屈,不怕丢乌纱帽,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这就是一个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
毛泽东主席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
1955年9月27日,周恩来代表国务院把授予大将军衔命令状第一个授予粟裕,并代表毛泽东授予粟裕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中共中央在中南海颐年堂讨论解放军高级将领的军衔问题,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参加了会议。在讨论到粟裕的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粟裕极高的评价。
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
1955年,周恩来总理把第一份大将军衔的命令状颁发给粟裕。
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
毛泽东说道:“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
毛泽东又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
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
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粟裕常说自己是:“沧海一粟”
粟裕常说自己是“沧海一粟”。然而,在浩瀚的沧海上能看见一粟,那么这“一粟”,也是闪耀光芒的“金米”(在三年游击战争时期,粟裕曾化名金米)。
陈丕显曾在怀念粟裕的一篇文章中说:“历史是无情的又是多情的,她会很快地忘却一些人;也会永远记着一些人,粟裕同志是被历史记着、并且用金字刻在史册的人。”
大将粟裕,历史记着你。
(作者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