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的终结 ——纪念伟大的抗美援朝胜利
研究理解毛主席的唯一方法或者说态度,就是把自己当作毛主席,设身处地,去体会毛主席在面对国际国内风云时的心境、精神、意志、态度,体会毛主席的立场、方法论,掌握他的视野、胸怀、气魄,或可以得到毛主席一点真传。不止一位老师这么教导我。我记得军事科学院的姚有志将军,就有这样的说法。
毛主席讲过,“今日长缨在手,何日缚住苍龙”,又说“小小环球,几个苍蝇碰壁”,“蚂蚁沿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不是人民怕美帝,而是美帝怕人民”……他用一种居高临下的姿态看待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并没有平视这些敌人。
注意,主席从来没有平视过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
10月30日,旁听了一场社会科学方面的级别较高的会议,与会者谈到哲学、逻辑等社会科学领域的问题,内容很丰富。但我个人觉得,任何一门所谓专业学问,都须有某一家的思想渊源作为安身立命的根本,作为自己的底蕴。比如,中国法家、道家,实在不行,弄个儒家也可以,或者弄个外国的什么学派也可以,至少可以让人听得懂,可以讨论,可以批评。当然我个人最心仪的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我希望中国主流学术界在创造和发展中国社会科学体系时,能牢牢把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立场、方法论和基本观点,实在不行,将法家、道家甚至佛家作为自己的学术立身之本,从法家、道家或者佛家的思想体系出发,去研究、分析、观察自己的专业问题,也凑合。最讨厌的,就是作专业研究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话,能引用,法家的话,也能用,佛道儒的话,也能用,甚至外国的什么伏尔泰、孟德斯鸠、卢梭,或者基辛格、亨廷顿之类的话,也能引用,不入流的什么教授的话、智库的话,也能引用,似乎全世界的思想家,都支持他的论证和论点,看似博学多才,其实是杂乱无章,主观武断,要什么结论,就可以得出什么结论,随意得很。
观察抗美援朝战争的得失,中国学术界,在思维上,容易被美国人的认识框架约束,跳不出来,不知不觉间,就跟着美国人的话语走,被人家牵着鼻子。这也叫丧失立场。比如,关于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美国人称之为长津湖战役,我学抗美援朝战争时,中国方面称作第二次战役东线作战,更准确——。美国人的逻辑是,经过英勇的战斗,陆战一师及步兵,终于逃出来了,没有被志愿军第九兵团全歼,或者说,因为逃出来了,所以,美国军队是英勇的。而且,志愿军第九兵团损失惨重。美国人在施展话术时,忽略了一个前提,美军陆战一师及步兵,在东线的作战意图是什么?是为了表演一下突破志愿军的包围、成功逃脱吗?不是,陆战一师的战役意图是饮马鸭绿江,全歼朝鲜人民军,全部占领朝鲜!
评论功能已恢复开放,请理性发表高见!